课程教案
导学部分
? 2019年新增加的一门专业课。难度不大,考点一般在前八章。 ? 专业课指定和推荐教材:《管理会计(第二版)》,东财出版社,吴大军。 ? 复习方法:以教材为主,练习册仅客观题参考意义较大。
? 下面是2019考研真题管理会计部分的回忆版,难度可供参考: 1.简答:成本性态定义,成本性态具体分类及特点 2.业务题:短期经营决策相关成本的计算 3.业务题:长期投资决策计算
第1章 管理会计概述
? ?
本章学习要点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本章主要内容
1. 管理会计的定义
狭义的管理会计——目的(2)、手段(1)、职能(5) 广义的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的一大类 2.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5/3)
3.管理会计基本假设 多层主体假设 理性行为假设 合理预期假设 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4.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最优化、效益性、决策有用、及时性、重要性、灵活性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简答) 联系:(4)
同属现代会计、最终目标相同、分享部分信息、财务会计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发展
第 1 页
区别:(10)
工作主体(1个和多个); 工作侧重点(内部/外部); 作用实效(P/P/F;P)
遵循原则、标准和依据(灵活/公认的会计原则) 信息特征及信息载体(定量定性/定量) 方法体系(现代数学方法/简单算术) 工作程序(无固定程序/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 体系完善程度
观念取向(管理过程/信息生成过程) 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第2章 成本性态分析
? ?
本章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内容
1. 成本定义(2) 2.成本的分类(了解)
3.成本性态的定义(真题简答) 4.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真题简答) 5.相关范围的含义
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业务量。 6.成本性态分析的含义
将所有成本分为固定和变动两类:y=a+bx 7.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
技术测定法
成本性态定义,成本性态具体分类及特点
第3章
?
变动成本法
高低点法
直接分析法 本章学习要点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
本章主要内容历史资料法 散布图法
第 2 页 一元直线回归法(最小二乘法)
1. 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的含义(3) 产品成本构成内容 期间成本构成内容 成本计算模式 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简答) 应用前提条件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构成内容 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 销货成本计算公式 损益确定程序 所提供的信息用途 3.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广义营业利润差额:两种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差额><=0 狭义营业利润差额:><0的差额
第 3 页
(1)一般规律
A.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成本=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成本,变利=完利 B.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成本>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成本,变利<完利 C.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成本<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成本,变利>完利 (2)特殊规律(期初或期末存货=0的极端情况) A.期末存货≠0,期初存货=0,完利>变利 B.期末存货=0,期初存货≠0,完利<变利 C.期末存货=0=期初存货,完利=变利 4.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优4,缺3)见P57
第4章
?
本量利分析原理
本章学习要点
本量利基本公式;单品种法下本量利分析;多品种法的分析方法
? 本章主要内容
1.本量利的基本含义及基本假定 本量利:成本-业务量-利润 基本假定:(5)
2.本量利基本公式(需要理解记忆) 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贡献边际=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边际率-单位贡献边际/单价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贡献边际率=1-变动成本率 3.保本及保本分析的概念
保本:收支相等、盈亏平衡、不盈不亏、利润为0
保本分析:研究企业恰好处于保本状态时的本量利关系的定量分析方法。 4.单一品种保本分析 Key:保本点的确定
(1)保本点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第 4 页
(2)确定方法:(3) (3)企业经营安全程度
A.安全边际 MS:现有或预计业务量-保本点业务量 B.基本公式: 安全边际量= 安全边际额= 安全边际率= 保本作业率=
保本边际率+安全边际率= (4)保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A. 保利原理:目标利润TP B. 保净利原理:考虑所得税TTP
(5)有关因素变动的影响(可扩展,自行推导) 单价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保本点 安全边际 利润 5.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 (1)综合贡献边际率 特点: 公式:
关键点:确定综合贡献边际率。 总额法 (2)顺序法
贡献边际率总和法
通常要以事先掌握各种产品贡献边际和销售收入计划数为前提 ,并按各产品贡献边际率的高低确定品种的销售顺序。
加权平均法 (3)联合单位法
特点:多品种之间客观存在相对稳定的产销实物量比例。 基本公式: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