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实验探究专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④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施计划: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可将鼠妇在不同湿度下的分布数量记录下来。 ①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使探究的结果更趋于准确,要计算出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6)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和交流。

期末特训专题 实验探究题

参考答案

1.(1)从N极出发,回到S极

(2)小磁针;将小磁针置于异名磁极周围不同处;观察小磁针稳定后N极的指向 解:(1)在磁铁外部磁感线由N极指向S极,内部由S极指向N极;

(2)我们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即磁感线的方向。把小磁针放入磁场中,观察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从而判断猜想是否正确。 2.(1)S

(2)小磁针偏转方向不变 (3)改变

解:(1)没通电时,静止时小磁针指向南方的那极叫南极(S极);

(2)如果乙正确 , 他们调换电池的正负极 , 则电流的方向改变 , 磁场方向改变 , 小磁针偏转方向也会改变;如果甲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 , 磁针偏转的方向就不会改变; (3)因为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是一个封闭的圆形,电流产生的磁场在导线上、下方的方向相反 , 当小磁针从下方移到上方之后 , 小磁针的转动方向会改变。 3.(1)线圈匝数

(2)在电流相等且都有铁芯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右端,将铁屑均匀撒在 A 的下方,闭合开关观察铁屑吸引情 况,然后将滑片移逐渐向最左端移动,观察铁屑吸引情况 (4)C

解:(1)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①电流大小;②线圈匝数,因此猜测②的横线处应该是线圈匝数;

(2)两个螺线管串联即电流相等,A吸引的铁屑多,说明A的磁性大,因此得到结论:在电流相等且都有铁芯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3)探究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必须控制线圈匝数相同改变电流,实验步骤为: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右端,将铁屑均匀撒在 A 的下方,闭合开关观察铁屑吸引情 况,然后将滑片移逐渐向最左端移动,观察铁屑吸引情况;

(4)A.研究分子的特性时,用黄豆和米粒混合实验,使用的是类比法,故A不合题意; B.研究电流的特点时,通过类比较水流帮助理解,还是使用的的类比法,故B不合题意; C.电流看不到摸不着,串联一个灯泡,利用灯泡是否发光反应电流的存在,故C符合题意。

第 11 页 共 17 页

4.没有形成闭合电路;导体没有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解:步骤一 : 导体水平左右运动 , 如图甲所示 , 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 这是因为开关没有闭合,没有形成闭合电路;

步骤二 : 导体竖直上下运动 , 如图乙所示 , 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 这是因为导体运动时没有切割磁感线;

步骤三 : 导体水平左右运动 , 如图丙所示 , 符合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电流计指针偏转 , 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综合上面实验现象 , 可以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5.比较a1、a2的大小;B;不可行,导体长度改变,电阻改变,导致电流也变化,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解:(4)对于同一根导体来说,它受到的磁力越大,悬线偏转的角度越大,因此应补充:比较a1、a2的大小,即可知道磁场给通电导体的作用力与电流是否有关;

(5)如果电流方向相反,那么导体将向左偏转,而左边空间有限,现象肯定不会明显,因此小明的更好,故选B;

(6)小明想进一步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大小与导体在磁场中的长度是否有关,于是他直接更换了另一根较长的导体棒就去实验,这样改变不可行,因为除了改变导体长度外,还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 6.(1)火

(2)升高的温度;黄铜

(3)开关;I1=I2+I3;I=U/R=220V/(3000Ω+2500Ω)=0.04A=40mA,40mA>30mA,所以能及时断开电路 解:(1)若要在厨房电路安装一个断路器,则应将断路器安装在这一电路的火线上;

(2)①实验3和4中,材料和原长相同,温度越高,伸长量越大,说明:物体的伸长量还与升高的温度有关;

②比较实验1和3可知,当升高温度和原长相等时,黄铜的伸长量大于康铜,因此双金属片与固定触点接触的那边应该是黄铜;

(3)①当电路中发生漏电时,漏电保护器切断电路保护人不触电,它的作用相当于开关;

②当漏电时,电路就变成一个并联电路,I1相当于干路电流,I2和I3相当于支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可知: I1=I2+I3 ; ③当发生漏电时,人体和地面之间相当于串联,

这时的总电阻为:R=R人+R地=3000Ω+2500Ω=5500Ω; 这时电流为:

因此能及时断开电路。

7.(1)原子是空心的,而且空心的体积所占比例非常大 (2)不会;原子核 (3)C

解:(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是空心的,而且空心的体积所占比例非常大;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核式结构,故C正确,而A、B错误。

第 12 页 共 17 页

8.(1)如图:

(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3)每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结合成一个氨分子

解:(1)由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所以,在B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如下图:

(2)补充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3)根据B→C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可知,每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结合成一个氨分子。 9.(1)电子层数 (2)得到;NaF

(3)KNO3(合理即可)

解:(1)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2) 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所以都易得到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NaF ;

(3) ①~⑤五种元素里可选出氮、氧和钾元素组成 KNO3 、或氢、氮、氧元素组成HNO3等。 10.(1)会 (2)会

(3)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不存在

解:(1)碘升华变成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所以馒头会变蓝;

(2)发生物理变化时,实质是构成碘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碘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馒头也会变蓝色;

(3)解释: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的升华和溶解都是物理变化,碘分子不变 ,所以化学性质不变;

(4)根据碘遇淀粉变蓝色的原理,加碘盐不能使馒头变蓝色,说明不含碘分子。 11.(1)水进入集气瓶;红磷不足 (2)③①②④;1

解:(1)红磷燃烧消耗掉装置内氧气,压强减小,所以 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进入集气瓶 ;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等都会使结果偏小;

(2)测氧气含量时,要先装入药品并连接装置,再点燃酒精灯,以引燃红磷,反应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松开止水夹,待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试管容积为45mL ,则氧气体积为9mL,所以最终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mL刻度处才停止 。 12.(1)酒精灯;锥形瓶

(2)A;E;F;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3)放一团棉花 (4)D

(5)催化剂;过氧化氢

水+氧气

(6)A;G;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空气,且极易溶于水,G装置可处理尾气

第 13 页 共 17 页

解:(1)对于实验器材的认识;故答案为:酒精灯,锥形瓶;

(2)选择A|G|发生装置条件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A适用于固+固 气,B适用于固+液 气。收集装置应考虑气体的密度、气体的溶解性等,D是向下排空气法,E是向上排空气法,根据题意氧气的收集装置应是E或F。故答案为:A,E,F,试管口向下倾斜;

(3)为了防止固体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中,所以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答案为:放一团棉花; (4)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装药品、连接实验装置,开始实验,最后整理实验器材;故答案为:D;

(5)双氧水自身分解较慢,所以要加入催化剂让其分解的更快;故答案为:催化剂;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水+ 氧气;

(6)制取NH3的物质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固+固 气,所以发生装置是选A,由于NH3具有刺激性气味,且极易溶于水,所以用G来收集较好。故答案为:A,G,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空气,且极易溶于水,G装置可处理尾气。

13.(1)药品使用稀硫酸;长颈漏斗下端未插入液体中

(2)CaCO3+2HCl=CaCl2+H2O+CO2↑;气密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1)A中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错误,所以药品稀硫酸错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实验开始时应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装置A与装置B连接,观察到装置B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

14.(1)隔热,防止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而炸裂;缓冲作用;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天平仍然平衡

(2)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反应过程也没有气体生成 (3)一部分氧化镁逸散到空气中;变大 (4)ABC;AB

解:(1)因锥形瓶为玻璃仪器,受热不均时易炸裂,所以在做白磷燃烧实验时瓶中先铺一层细沙隔热;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热,用气球缓冲以防止橡皮塞松动;白磷燃烧时产生白烟,放出的热量使气球变大,待温度慢慢恢复,且消耗了装置内氧气,气球会再变小,因装置密闭,所以前后总质量不变,天平仍然平衡 ;

(2)B实验 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反应过程也没有气体生成 ,所以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

(3)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质量,氧化镁质量应比镁的质量大,但反应时 一部分氧化镁逸散到空气中 ,所以留下的固体比镁的轻;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则固体质量大于镁的质量;

(4)综上所述,三个实验都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因镁燃烧涉及气体反应,且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而A和B可以验证。 15.(1)7→4→6

(2)遮光部分不变色,未遮光部分变蓝色

(3)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解:(1)据图可知,本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为:1→3→2→7→4→6→5;

(2)如果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上图5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故滴加碘液后不变色;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淀粉,故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3)以上实验可以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

故答案为:(1)7→4→6;(2)遮光部分不变色,未遮光部分变蓝色;(3)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第 14 页 共 17 页

16.(1)叶绿素 (2)A,D,F (3)Ⅲ

(4)A,D,F

解:(1)叶片在酒精中煮主要是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2)满足光合作用条件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碘遇淀粉显蓝色,符合光合作用条件的有ADF;B叶片得不到光照,C叶片没有叶绿体,E叶片的玻璃瓶中没有二氧化碳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取有机物。

(3)Ⅳ叶片与Ⅲ叶片只有瓶中的液体不同,一个装NaOH一个装了清水,其它条件都相同符合对照实验设置的要求所以是一组对照实验。

(4)A.光合作用需要水,实验中没有对水进行控制所以无法得出光合作用需要水的结论,正确; B.光合作用需要光,Ⅰ叶片中的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可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结论,错误;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Ⅲ叶片与Ⅳ叶片其实是对CO2变量的控制,可以得出此结论,错误;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实验中未对温度进行控制所以无法得出,正确;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Ⅱ叶片中的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是对叶绿体的变量控制,所以通过比较可以得到结论,错误;

F.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实验中未对产物进行收集检验所以无法得出,正确。故选ADF 17.(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2)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合理均可)

(4)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他操作相同,最后观察比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

解:(1)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可以检测二氧化碳。观察题图可知,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而B装置则是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以确保进入C装置的空气中无二氧化碳。

(2)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3)植物的呼吸作用还受到温度、氧气浓度等的影响,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其可能原因是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

(4)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则应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他操作相同,最后观察比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 18.(1)生长旺盛的同种栽培植物;控制变量 (2)对照

(3)①;低水位栽培的植物根系比高水位栽培的植物根系长度短;③

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本题探究的变量是水位的高低;故除了水位不同外,其它量均应该相同;故选取的8株栽培植物应为生长旺盛的同种栽培植物即长势要相同;

(2)根据对照原则;选取4只栽培容器的液面保持高水位,而另外4只容器的液面刚刚接触到根尖最前端,形成水位高低的对比,及起到对照作用;

(3)如果实验的结果是高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比低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长度短,则该实验结果支持假设①;若低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比高水位栽培植物的根系长度短,则该实验结果支持假设②;若果实验结果显示8株栽培植物根系长短都一样,则实验结果支持假设③。 19.(1)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的 (2)根 (3)分裂

解:(1)左边的生长正常证明能够得到水分,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的. (2)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小柳树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就会使主茎的韧皮部全部被割断,有机物无法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根部,时间长了,根就会因为无法获得有机营养而死亡,继而引起整个植株的死亡.所以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死亡,是因为

第 15 页 共 17 页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实验探究专题

④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施计划: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可将鼠妇在不同湿度下的分布数量记录下来。①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②为了使探究的结果更趋于准确,要计算出全班各组数据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6)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s82c7ew3a667gj1yjqg01k8300x4z01cs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