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道德行为
136.“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37.以下学者中,不属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的是(D)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布拉梅尔德
138.对班级授课制描述不正确的是(C) A.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B.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C.有利于因材施教 D.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
139.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40.“欲速则不达”“盈科而后进”等话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1.《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这反映了(B)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2.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学习内容,自己独立思考,理解概念.解决问题。这种教学
方式是(B) A.启发教学 B.发现教学 C.支持教学 D.合作教学
14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4.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最主要的依据是(A) A.教学目标 B.学生兴趣 C.教学内容 D.教师特点
145.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146.以课程的表现形态为标准,可以将课程划分为(C) 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D.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47.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B)。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48.对活动中心课程论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 B.便于老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49.“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对哪条教学原则的描述?(A)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0.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艺术”.“科学”属于(C)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51.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属于(A)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52.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C)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153.在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对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C)。
A.以直接经验为主 B.以间接经验为主 C.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重
D.不需要直接经验,只需要间接经验
154.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初中课程的类型主要是(B) A.分科课程 B.分科和综合相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155.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学课程的类型主要是(A)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156.以下哪项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C) A.非正式的 B.非预期性 C.计划性 D.非目的性
157.主张活动课程论.学校课程应该以活动为中心.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的代表人物是(C)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58.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力量是(A) A.教师 B.学生 C.校长 D.专家
159.课程的一般结构是(A)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教育目的.学科目标.课程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主题.任务.评价标准
160.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B) A.校长 B.教师 C.学生 D.专家
16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A)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162.德育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这四个方面中,德育的目的是(D)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63.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属于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阶段是(C) A.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B.快乐主义的定向阶段 C.“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D.普遍的道德定向阶段
16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在以下哪个阶段,儿童逐渐认识到规则可以改变,判断行为开始考虑行为的动机。(D) A.前道德阶段 B.后道德阶段 C.他律道德阶段 D.自律道德阶段
16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66.将学生按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A.小组合作学习 B.小班教学 C.复式教学 D.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