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沟道坝地优化利用方式讨论工学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骨干坝(1976年由当地群众自建,坝控面积5.31km2,坝高15m)的走访调查和实地勘测:该坝建成第5年遇频率约为10%的雨洪径流入库,最大积水深度3.5m,年淤积厚度1。8m,累计拦泥坝高达到7.9m;第6年最大积水深度1.5m,年淤积厚度0。6m;至第7年汛期,该坝坝体被洪水冲出一个豁口,库水泄空,已坝地露出水面,第8年春季,当地群众在库区插植柳树(高1。6~1.8m),当年成活率达100%;第9年春季,重新维修加高坝体至21m并加修放水工程,当年汛期来水最大次积水深度1。1m,当年淤积厚度0.4m,柳树平均高已达到2.2m(不包括被淤的0。4m);之后5年的汛期库区最大积水深度依次为1.4m、1.6m、0.5m、2.3m和0.78m,年淤积厚度依次为0。3m、0.4m、0.1m、0.5m和0.1m,泥面以上平均树高(即不包括被淤部分)依次为3.1m、3.9m、4.9m、5.7m和6.8m。该坝建成14年后,坝地面积5.65hm2熚坝控面积的1/94,第9年春季栽植5年的柳树累计平均胸径达29cm。该例充分说明:

(1)坝地不仅仅是在可种植农作物时才可利用煻是自可栽植局部短期淹没

不致损坏和影响其生长的植物时即可利用,但应设置放水工程设施,排泄库内蓄水,以确保坝地林木的正常生长。

(2)坝地利用的因时制宜和方式的多元化,可使坝地实现由淤成之后的单一种植利用变为淤中即可造林种草,发展林、果、草多种的快速高效利用,提前坝地的可利用期。

(3)坝地利用的因地制宜和地域特色化,可使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的坝地发挥最大效益.

(4)坝地的优化利用为黄土高原地区解决“三农”问题、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山川秀美带来了极好时机和条件。如在高塬沟壑区实行坝地利用的林果化,不仅可为该区农民早日奔小康开辟一条新财源,而且可使该区早日恢复植被,实现山川秀美。

黄土高原地区坝地利用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完全具备,关键技术也基本,具备大面积示范推广的条件。

二、坝地优化利用方式选择原则及主要类别 1.方式选择原则

坝地优化利用方式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考虑沟道坝系各坝坝型及其功能特点; (2)依据不同建设、运行期坝地速率; (3)根据已坝地面积与坝控面积比值; (4)按照坝控区实际洪量模数与输沙模数;

(5)符合坝控区自然特征及农业经济特点; (6)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效益兼顾。 2.方式主要类别 (1)深水类坝地利用方式

深水类坝地主要是指沟道淤地坝初次建成至设计淤积年限中后期的坝地。此阶段坝地的地面高程全部低于设计淤泥面,坝上库区已的坝地一直处于被库水淹没状态,坝地自身尚处于无法利用期,但却是水面利用的最佳时期.利用方式主要是利用坝水发展水产养殖业,但后期可采用养鱼和栽植水生植物(如莲藕等)或旱生高大乔木等水土资源混用形式。特别对治沟骨干坝而言,因其设计淤积年限较长,一般多为20~30年,据理论计算和单坝运行情况调查,当淤积年限大于10年时,坝地速率明显提升,库区同频率洪水的年次淹水最大深度和年平均淤积厚度开始趋小,坝地进入可利用期,但次淹水深度及年淤积厚度仍远大于农作物利用的设计防洪保收洪水频率(即P=10%)的相应值。据单坝计算分析,如遇频率为10%~20%的洪水入库,坝地次最大淹水深度多在1。5~2.5m之间,年平均淤积厚度为0。4~0.6m,对农作物将造成严重影响,而对高大乔木类植物则相对是安全的,但浸泡时间不能过长。为了提早充分利用坝地,当频率为10%~15%的洪水入库时,若次淹水深度小于1.5m、泥沙年平均淤积厚度小于0.4m时,应考虑采取栽植杨、柳、榆等高大乔木的坝地利用方式,并采用适度降低放水卧管最低泄水孔高程的“低孔控流法”泄空库内蓄水,调节坝内水位,以利坝水鱼类、坝地林木等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2)浅水类坝地利用方式

浅水类坝地是指坝地在经历初建淤积—加高淤积两个以上设计淤积期后入库泥沙不断淤积过程中的坝地。此类坝地的地面高程全部高于放水卧管最低泄水

沟道坝地优化利用方式讨论工学论

骨干坝(1976年由当地群众自建,坝控面积5.31km2,坝高15m)的走访调查和实地勘测:该坝建成第5年遇频率约为10%的雨洪径流入库,最大积水深度3.5m,年淤积厚度1。8m,累计拦泥坝高达到7.9m;第6年最大积水深度1.5m,年淤积厚度0。6m;至第7年汛期,该坝坝体被洪水冲出一个豁口,库水泄空,已坝地露出水面,第8年春季,当地群众在库区插植柳树(高1。6~1.8m),当年成活率达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s7gm9dmoe4vbt01gdv99bpag891im0044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