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20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基础夯实
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是( ) A.防共限共、特务统治、经济垄断 B.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 C.一党专政、经济垄断、保甲制度 D.防共限共、经济垄断、新闻检查 答案:B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保甲制度,与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互相结合,成为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
2.1939年国民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但又一再强调:“党政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这表明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特点是( )
A.用阴谋手段打击中国共产党 B.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C.借民众力量,限制中国共产党发展 D.既要反共,又要避免舆论谴责 答案:B
解析:反共是由国民党的阶级立场决定的,但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反共又会影响到抗战的大局。D项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牵制了大量日伪军,国民党还想继续利用。故选B项。
3.陕甘宁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以后,毛泽东曾经题词:“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在这里“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主要是指“三三制”政权的建立真正落实了( )
A.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的民权主义 B.彻底实现人民权利的民权主义
C.给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与团体自由和权利的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答案:C
4.下图是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全体参议员合影,其中前排左三为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结合相关背景,对该幅图片的正确解读有( )
①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属于“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②党外人士受到了欢迎和重视 ③民主选举带有普遍性 ④图片反映的历史情景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①结合历史背景判断,②可从题干李鼎铭的身份得出结论,③从图片信息中得不出结论,④考查抗日民主政权的意义,符合题意。
5.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其重要性体现在( ) A.召开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B.回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C.维护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D.指明了中国的光明前途 答案:D
解析:中共“七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故选D项。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1941年冬,陕甘宁边区召开了参议会,选举了林伯渠、徐特立等18人为边区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七人,超过了“三三制”原则,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文焕替补。
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
(1)材料一突出反映了哪些内容?材料二中徐特立为什么退出竞选?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何联系?李丹生的诗是当时何种实际的反映?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愿望和组织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因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超过三分之一。中国共产党认真执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的原则,言行一致。
(2)中国共产党认真执行了“三三制”原则,得到开明地主的支持和赞扬。实行“三三制”,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战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是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请回答:
(1)指出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参考答案:(1)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世界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
(2)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国共重庆谈判。
意义:有利于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取得国际支持;有利于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和平建国的目标。
解析:第(1)问在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当时正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然后据此作答。第(2)问首先从时间上来判断此时处于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以前。围绕着材料的中心,结合时间进行答案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