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云南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强化习题三
一、单选题
1、时间计量包括时间间隔和时刻两方面,前者指物质运动经历的时段,后者指物质运动的某一瞬间。下列选项中,时刻的表述是( )。 A.百米赛跑世界纪录在10秒内 B.通常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 C.从甲地步行到乙地需要2小时 D.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始
2、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阿基米德 C.伽利略 D.开普勒 3、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多用纸巾,少用手绢 B.电器不用时也保持通电 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
D.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塑料袋只用一次
4、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第一个获特等发明奖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李四光 5、下列选项中,既是农历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 )。 A.清明 B.谷雨 C.中秋 D.重阳 6、下列诗句没有体现月亮的意象的是( )。 A.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B.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C.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7、成语“四面楚歌”出自( )。 A.楚汉战争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城濮之战 8、下列诗句的作者是(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艳艳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A.李白 B.贾岛 C.张若虚 D.袁枚 9、下列小说中,不属于狄更斯的作品的是( )。
A.《双城记》 B.《大卫·科波菲尔》 C.《艰难时世》 D.《茶花女》 10、1.下图的人像雕塑出自组雕《地狱之门》,原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大门而作。此雕塑后来被放大三倍复制,成为独立作品,作品的通行名称是( )。
A.《诗人》 B.《守门人》 C.《瞭望》 D.《思想者》 二、材料分析题
1、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崎形发展,做降格评价。
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道路。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的年级倒数第二,上升到第二名。 问题: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2、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很多。”
询问后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我的一次无意识的举动,成就了一个“美丽的奖励”。 问题:
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3、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小浩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小浩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是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小浩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卫家园,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小浩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行为。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的感情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更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辫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 “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我
们人与人之间的这一点相知,我们人与自然间的一点相得,这之间似乎可以说,又似乎不可以说,然而它却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更辽阔的世界去。那广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来,我们在狭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记,在文艺上乃又认识了它,我们生命虽然短暂,在这里却有了永生的意味。 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士固不可以成败论,而我们之更怀念荆轲,岂不正因为这短短的诗吗?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 (选自林庚《说<易水歌>》) 问题:
(1)文章论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怎样理解“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它属于荆轲,也属于一切的人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5、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作者通过写作来寻求理解,寻觅知音,而读者则通过阅读,来发现作者并与他们建立认同。作家通过区分不同的读者类型,针对特定的阅读对象,使用相应的语言和叙事策略,为他们提供读物,
从而获得读者和市场的认同。但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不仅考虑现实的读者,同时也在向未来和可能的读者寻求认同。
比如说,在文学出版、印刷、传播很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作家们的作品在当世的传播受到极大的限制。对古代的作者而言,他们的写作大多没有任何商业报酬,也很少现实的读者。正因为如此,他们只有对未来的读者加以想象,才能获得写作的基本动力。所谓的“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作家的写作也向未来敞开,当时不为人知,在后世却成为一代经典的作品,即便是在近现代文学史上也比比皆是。所以说,文学本身就具有某种“待访”的性质:作家有点像是在茫茫大海上建立岛屿的人,而读者则像是航海者和旅行者。作家之所以在孤寂中建立岛屿,当然是希望有一天能与他们的读者相遇。
对于另一些作家来说,他们的目光也会投向过去。他们试图与那些早已不在人世的文学先辈们进行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与先驱者所确立的文学标准对话。当然,他们也是在跟自己内心的目标进行对话。每一个优秀的作家,心中都有一个隐秘而清晰的目标。读者和社会的认同、商业上成功是一回事,而能否接近和达到这个目标,则是另一回事。就中国文学而言,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人确立了古典文学的标准,而鲁迅先生则代表了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和思想的新高度。也可以说,我们实际上面对着两个伟大的传统。我们置身于这两个传统之中,受到它们的护佑,分享它们的文学资源,向它们表达敬意,同时也在与它们进行对话,并尝试着做出新的文学变革。因此,任何有价值的写作,都是对传统的某种回应,即便是对传统的质疑和挑战,也是一种重要的回应。
所以,严格地来说,文学写作中对读者的想象,既是一种向现实和未来读者寻求认同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再确认过程。我认为,只有具备了过去、现实和未来开放性视野的创作,才称得上是一种开放的写作。 (摘编自格非《文学在读者中寻求认同》)
问题:
(1)画线句“文学是一项寻求认同的事业”中“认同”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如何理解文末所言的“开放的写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写作题
1、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 幸福是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有灵魂的教育”不仅要将孩子们培养成有用之人,还应教会他们追求幸福,将他们培育成幸福之人。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1000字。 2、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片教师的期望,也是他师范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有人说:“教师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所以,‘学高’太重要了。”也有人说:“教师以育人为天职,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身正’最重要。”那么,你的看法呢?
要求:
请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1000字。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解析:根据题干描述,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表示;时间间隔指两时刻间的间隔,有起始点和终点,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A项中的10秒、B项中的45分钟和C项中的2小时都属于时间间隔。D项中的19时是指某一瞬间,属于时刻。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解析: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原理。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解析:日常生活中,生活用水可以多次循环使用;我们应当多用手绢少用纸巾,节约用纸;电器不用时切断电源,节约用电;多次循环使用塑料袋。 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解析: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解析: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是重要的 “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谷雨是农历节气,中秋和重阳是中国民间重要传统节日。 6、【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解析:A项“寒兔”泛指月亮。B项“白兔”也是玉兔的意思,是月亮的意象。C项“狡兔”和“妖蟆”都是月亮的意象。 7、【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解析:“四面楚歌”出自楚汉战争时期。刘邦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十面埋伏”之计,让项羽“四面楚歌”,最后项羽自刎身亡。 8、【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解析:题干中的诗句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前两句。 9、【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解析:《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作品。 10、【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解析:图示人像雕塑成为独立作品后的通行名称为《思想者》。该雕塑主要塑造了一名沉浸在思考与极度痛苦中、强而有力的劳动男子的形象。《思想者》将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整的人物塑造融于一体,体现了罗丹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材料分析题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