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阳理创编 2024.03.04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
教育
时间:2024.03.05 创作:欧阳理 一、名词解释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图式: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结构,支配儿童行动的心理模式,儿童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适应并组织他们周围的环境。
同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顺应:个体在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不能同化新经验时,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泛灵论: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认为任何物体都有生命。
二、选择题
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 A )。
A.自我中心性 B.客体永久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2.( B )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D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D.自我意识
欧阳阳理创编 2024.03.04
欧阳阳理创编 2024.03.04
4.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 A )。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5.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 6.自我意识的成分不包括 ( D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感觉
7.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C )。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8.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 C ) 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9.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三种教养模式,以下哪个不是以上的教养模式 ( B )。
三、简答题
1、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中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
欧阳阳理创编 2024.03.04
欧阳阳理创编 2024.03.04
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决定的发展危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20-40)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40-60)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老年期) 5、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阐释了自我概念、同一性获得等基本概念,而且对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提出了个体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发展任务和需要解决的危机,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育指导,帮助受教育者顺利发展。
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他关于人的全程发展观对发展心理学和现代的教育观念有积极指导意义。
关于个体发展阶段的具体发展任务和需要解决的危机,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育指导。
6、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虽然依赖性明显,但独立性在增强。
欧阳阳理创编 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