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从联想的类型来看,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属于( C )
A.类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2.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 C )
A.感知 B.想象 C.情感 D.理解 3.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 D )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4.与自然对象之间没有直接、显明的关系的意象是( D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5.艺术接受过程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B )
A.品,观,悟 B.观,品,悟 C.悟,品,观 6.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B )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7.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是( A )
A.自由 B.实践 C.存在 8.主体进行任何审美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是( B )
A.审美经验 B.审美理想 C.审美趣味 9.倡导劳动说的美学家是( A )
A.普列汉诺夫 B.泰勒 C.弗雷泽 10.美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总规律的缩影是( B )
A.审美形态的贯通性 B.审美形态的生成性 C.审美形态的兼容性11.《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 )
A.刘勰 B.司空图 C.王夫之 12.把美区分为“秀美”和“威严”两大类的美学家是( A )
A.西塞罗 B.荷迦兹 C.博克 13.认为崇高和优美都是“活的形象”的美学家是( B )
A.尼采 B.席勒 C.康德 14.悲剧情绪的“焦虑说”的提出者是( A )
A.克尔凯戈尔 B.亚里士多德 C.马尔库塞 15.“畅神说”出现于我国的( B )
A.先秦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16.叶燮在《原诗》中提出的创作的四大原则是( C )
A.胆、智、识、力 B.才、德、识、力 C.才、胆、识、力 17.在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D )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18.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本质上是( B )
A.游戏 B.有意味的形式 C.符号 19.将艺术品分成符号和意义两个层次的是( A )
A.符号学美学 B.现象学美学 C.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D.意象世界层 D.抽象 D.品,悟,观 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D.本体 D.审美效果 D.席勒 D.审美形态的二重性 D.王国维 D.阿奎那 D.叔本华 D.尼采 D.明清时期 D.德、智、胆、力 D.审美理解 D.模仿 D.后现代主义美学
20.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 D )
A.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B.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模仿与被模仿关系 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美育的特点是( ABC )
A.诉诸感性 B.能动性 C.潜移默化 D.诉诸理性 E.被动性 22.中国古代早期的“象”按照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ACDE )
A.鸟类之象 B.虫类之象 C.鱼类之象 D.植物之象 E.想象混合物之象 23.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主体的基本存在状态有( ABE )
A.惊异 B.体验 C.怜悯 D.愉悦 E.澄明 24.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主要取决于它的哪些特征?( BC )
A.实体性 B.非实体性 C.开放性 D.自足性 E.意象性 25.审美形态的主要类别包括( ABCDE )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E.丑和荒诞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2分)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2 分)
27.审美体验:是指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2分)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2分) 28.游戏说:(1)由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完善的一.种艺术定义。(1分)(2)游戏说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一方面艺术和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3分)
29.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2分)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
答:(1)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3分)
(2)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或者减弱人们的审美愉悦。(3分)
31.简述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答:(1)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2分) (2)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2分)
(3)最根本的,马克思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2分) 32.简述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答:(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3分)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3 分) 33.简述生物本能说的缺点。
答:(1)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3分)
(2)由于忽视了人的审美活动中所包含的社会性内容,从而也就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根源的探
讨。(3分)
34.简述悲剧作为审美形态的主要特征。
答:(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2分)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2分)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试论艺术的存在方式。
答:(1)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意象是艺术品所提供给我们的最基本的东西。艺术的本质体现于意象世界,从存在方式说,艺术只能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3分)
(2)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1分)艺术意象是一.种精神存在,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它是主体在艺术创造和欣赏时所生成的一种综合的意识形态。(2分)在意象世界中的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1分)
(3)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一-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1分)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但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则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2分)在现实中,自我封闭的艺术品是不存在的,就其本质而言,艺术品只有在向艺术家与接受者两头开放时才能成为现实的艺术品。而艺术则存在于艺术创造一一艺术品一-艺术接受这样一个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2分) 36.试论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1)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活动。(3分) (2)审美活动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3分)
(3)审美活动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3分)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3分)
2013年07月自考00037美学试题及答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