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九大要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九大要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南共分为10个章节,并对重要章节和段落进行了要点总结。现将指南所有的要点汇总如下,了解新版指南的核心内容。 要点1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

- 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

-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

-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要点2 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 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

要点3A 诊室血压测量步骤

- 要求受试者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后开始测量坐位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 推荐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水银柱血压计将逐步被淘汰。

- 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气囊长22~26 cm、宽12 cm),肥胖者或臂围大者(>32 cm)应使用大规格气囊袖带。

- 首诊时应测量两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的上臂。

- 测量血压时,应相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SBP或DBP的2次读数相差5 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3分钟时测量。

-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要点3B 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评价

- 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 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小时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

- 家庭血压监测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要点4 高血压分类与分层

- 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 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进行心血管风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要点5A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

- 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

-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总体风险水平决定给予降压药物,同时干预可纠正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疾病。

-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取强化降压的治疗策略,以取得最大的心血管获益。

- 降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Ⅰ,A);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Ⅰ,A)。

要点5B 降压治疗策略

- 降压达标的方式: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Ⅰ,C)。

- 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140/90 mmHg和(或)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启动药物治疗(Ⅰ,A)。

要点5C 生活方式干预

- 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和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

- 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措施包括:

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钾摄入(Ⅰ,B);

合理膳食,平衡膳食(Ⅰ,A);

控制体重,使BMI<24;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Ⅰ,B);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九大要点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九大要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南共分为10个章节,并对重要章节和段落进行了要点总结。现将指南所有的要点汇总如下,了解新版指南的核心内容。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rzys6rhq903ypi6bk157e16g2f4sy00op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