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TPACK框架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b/2013/01/033)和2013年常州大学校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研究”(项目编号:GJY2013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在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引入TPACK这一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关注“教师所需的知识”和“教师在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大学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针对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提出TPACK框架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期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推进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 一、概念界定及内涵诠释
(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TPACK由密歇根州立大学的Matthew J. Koehler和Punya Mishra提出,建立在Shulman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之上,是学科内容知识(Content Knowledge)、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和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三个主要知识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是整合了这三种知识后形成的一种新的知识形式。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这三种知识交互形成四种新的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为阅读方便,后改为TPACK)超越了所有三个要素(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是对这三种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是一种能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过程的全新的、可操作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TPACK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框架,是教师应当具备且必须具备的知识,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全面整合的大环境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TPACK要求将“技术”融入大学英语学科内容教学的教学法知识中,教师TPACK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强调“技术”,同时还应该关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方法。TPACK涉及的条件、因素较多,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学生特点、外部条件等在三种知识的结合与交叉中去寻找、构建适合大学英语这门学科的解决方案,产生有效的整合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
(二)教师专业发展
从个体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通过系统的努力来改变专业实践、信念以及对学校和学生的理解,强调教师个体知识和
个体技能的获得以及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从群体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符合专业标准的程度,即职业专业化过程。
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学习教育专业知识技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增强专业能力,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包括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情感和自我发展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是一切与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及情感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对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和深化,懂得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学意识不断强化,在个人能力和水平得到发展的同时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提升学术文化,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语教学界逐步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要性。2005年9月,我国召开首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讨会,每两年一届,第三届(2009年12月)会议期间还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学术机构: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上已经获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TPACK框架的引入更是将该领域的研究引向纵深发展,在全球变革的大背景下聚焦以理念引领和专业互助为特点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对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
用。
二、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关于教学改革的提议都将教师专业发展视为促成教学改革成功的主要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全面整合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通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使教学结构形式及其构成要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着信息化英语教学的改革理念是否能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是促进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良好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促成了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更迭,改变了教师对教学的价值判断与评价标准,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也应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加以考察与衡量。
(一)知识结构失衡,信息素养较低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每一位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障。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大多掌握较好,在语言知识、语言技巧、文学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均不存在问题。然而,对学科教育知识,尤其是对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的掌握很薄弱,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获取、整合、应用和创造教学所需的信息资源,创设适合学生的有意义的多媒体、多模态的教学情境,不能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不能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协作学习等。
信息素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教师只有熟悉并了解信息知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在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更主动、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使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然而,无论是在信息意识方面,还是信息能力方面,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仍处于较低水平,尚不能满足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 (二)专业发展动机不强,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自主发展,应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承担专业发展的主体责任,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王少非教授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取决于教师自身,纯粹地依靠外力推动的教师专业化可能会使教师职业获得一定的地位,但并不必然地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尤其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学术氛围不浓,对将“技术”融入大学英语学科内容的教学法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运用,其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淡薄的自主发展意识大大抑制了其自主反思和知识内化能力的提高。
(三)专业发展途径单一,发展理念落后
传统的“语言知识/技能+教学法”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