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word版)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第6页,共15页

其单体建筑有:

1. 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扩建,祭天之所; 2. 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供奉“昊天上帝”的牌位; 3. 回音壁:皇穹宇圆形墙壁;

4. 祈年殿:建于永乐十八年,初为大祀殿。嘉靖改建降为大享殿(祈谷殿); 5、斋宫:建于永乐十八年,面积4万平米,正殿—无梁殿; 6、丹陛桥:连接两组重要建筑的中轴线,南低北高。 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成就:

运用了实用性与象征性的统一的艺术处理手法,用形与数体现人们对天象、季节关系的认识和伦理观念,运用圆形、数字的概念,以及环境气氛的营造、空间、尺度的有机变化、色彩的使用都体现了其艺术性。

上图:天坛总平面图 3. 简述我国古代帝陵的体制的组成。试以唐乾陵、明十三陵和清陵为例,说明其特点与历史发展的规律。

A. 由地下埋葬制与墓室和地上灵台、因山为陵与宝城宝顶2部分组成。 B. 唐乾陵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1)唐乾陵是唐朝第三代皇帝高宗和皇后武则天的陵墓,利用天然山丘—梁山营造

陵墓,山势与建筑紧密配合。

(2)采用中轴线展开形成空间序列的传统手法,神道长达数公里,加强引导作用,

使用门阙、牌楼、牌坊、石象生等建筑小品。

(3)明十三陵吸收传统手法,充分结合地形,组成巨大陵体,选址三面环山(东、

北、西)面向北京一侧有山口,两侧有两座小山,盆地面积近50平方公里。 (4)十三座陵墓各依据一个山峦,分布在三谷中,以长陵为陵体群主体,位于神道

的北端,其它陵体依地势分布在它的东南、西北、西南,采用公用神道、牌坊、碑亭及各陵的方城明楼与宝顶地宫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5)神道上的景色随着视线的推移,抑扬收放交替出现,方城明楼的设置,是前代

陵寝形制上的一大发展。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第7页,共15页

(6)清陵分两个陵区:东陵(河北遵化)和西陵(河北易县)。其形制仿照明代陵墓,

但后死的后妃另建陵墓,各陵形制一致,尺寸相仿。

四、宗教建筑

1. 我国古代宗教建筑中保存下来最古老的佛教建道教建伊斯兰教建筑代表作品 佛教寺院: 山西五台佛光寺 河北正定龙兴寺 天津蓟县独乐寺 山西大同善化寺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西藏日喀则萨迦南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图召 河北承德外八庙 云南傣族佛寺

道观:

湖北均县武当山道教宫观 山西芮城永乐宫

伊斯兰教礼拜寺: 福建泉州清净寺

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新疆喀什阿巴伙加玛札

2. 佛塔的分类与结构特点,以及实例

(1)楼阁式塔:塔的平面,唐以前都是方形,五代起八角渐多,六角形为数较少。早期楼阁式木塔和仿木的转石塔只用一层塔壁结构,刚度欠强,后来改用双层塔壁,并增加了一些加固措施,使塔身强度大大增加。材料的使用也由全部用木材,逐渐过渡到砖木混合和全部用砖石,完全用木的楼阁式塔在宋代以后已经绝迹。

实例: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江苏苏州报恩寺塔、福建泉

州开元寺双石塔、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2)密檐塔: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层(一般7-13层,用单数),大多不供登临眺览,意义与楼阁式塔不同。有的虽可登临,但因檐密窗小,又不能外出,故观览效果远不如楼阁式塔。建塔材料一般用砖石。

实例: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

(3)单层塔: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至唐代时,其外形已大力模仿木构,隐出柱、枋、斗栱等各种构件。塔德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多种。

实例: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墓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第8页,共15页

(4)喇嘛塔:分布地区以西藏、内蒙一代为多。多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也有以塔门形式出现的。内地喇嘛塔始见于元代,明代起塔身变高,清代又添“焰光门”。 实例:北京妙应寺白塔、西藏江孜白居寺菩提塔

(5)金刚宝座塔:在高台上建塔5座,仅见于明、清二代,为数很少。台上塔的式样,或为密檐塔,或为喇嘛塔。

实例:北京正觉寺塔、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

(6)傣族佛塔:见于傣族地区,外观较细高而秀逸,极富当地民族风格,塔多单建,亦有群建者。

实例:云南景洪曼飞龙塔

五、住宅与聚落

1. 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住宅建筑的分类 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式; 竹木构干阑式、木构井干式; 砖墙承重式; 碉楼;土楼; 窑洞;阿以旺; 毡包北京四合院;

江苏吴县东山天井式住宅;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 河南巩县窑洞; 西藏囊色林主楼。

2. 简述北京四合院的布局特征,并绘简图说明。 布局特征:

(1)北京四合院典型的形式为三进院,外院用以会宾客;内院用作家庭起居;后院用以后勤服务。

(2)外院以倒座为主,主要用作门房、客房、客厅;

(3)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巽位。非请勿入。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如意门 和影壁(照壁)。 (4)后院有后罩房、布置厨、贮藏、仆役住房,后门一般开在西北向。 (5)北京四合院经长期规制约束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已经发展成熟规范。 其特点如下:

1.中轴对称,等级分明; 2.界分内外,非请勿入;

3.内向封闭:形成自我小环境;

4.向庭院的一面采光,院内噪音低,风沙小; 5.门的作用:界分内外,等级制度,引导秩序。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第9页,共15页

六、园林与风景建设

我国古代造园艺术发展的特点 特点:

(1)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

(2)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础上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理景的普及化 2.园林功能生活化 3.造园要素密集化 4.造园手法精致化。

七、中国古代建筑特征及建筑设计与理论

1. 我国古代木结构的分类以及其结构特点,试绘出简图说明。 抬梁式,穿斗式

2. 试说明我国古典建筑屋顶形式的类型,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庑殿:一般用于皇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用重檐; 歇山:在宫殿重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建筑中,常使用无正脊的卷棚歇山; 悬山:仅见于民间建筑;

硬山:在我顾南北方的居住建筑中应用很广;

攒尖: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如塔、亭、阁等;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第10页,共15页

单坡:多用于较简单或辅助性建筑,常附于围墙或建筑的侧面;

平顶:在我国华北、西北与西藏一带,由于雨量很少,建筑屋面常采用平顶。

3. 我国古代开间名称排列的方法(清代的名称)

建筑中各开间的名称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一间称为明间,其左、右侧的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开间及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4. 解释面阔、通面阔、进深、通进深

面阔:我国木结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水平距离称为“开间”,有叫“面阔”; 通面阔: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

通进深: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各步距离的总和或

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亦即前后檐柱间之水平距离。

进深:建筑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通进深”,这时常简称为“进深”。

5. 以佛教寺庙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例,简要说明唐代建筑的特点。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体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5.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是和成熟

八、古代木结构特征及祥部演变

1. 我国木结构建筑在宋、清两代的标准计量单位及分类

(1)宋《营造法式》中规定,把“材”作为造屋的尺度标准,即将木架建筑的用料

尺寸分成八等,按屋宇的大小、主次量屋用“材”。

(2)清雍正十二年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规定,有斗拱的大式木作一律以斗口为

标准确定其他大木构件的尺寸。

2. 解释举架、推山、收山。

举架: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

推山: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里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

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0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收山: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九、清代建筑做法

1. 清代的彩画分类以及适用范围

(完整word版)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第6页,共15页其单体建筑有:1.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扩建,祭天之所;2.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供奉“昊天上帝”的牌位;3.回音壁:皇穹宇圆形墙壁;4.祈年殿:建于永乐十八年,初为大祀殿。嘉靖改建降为大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rshw9bndr75cln2z0an3ef8l940oa007q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