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精选真题重组卷(新课标卷)
新课标卷03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肥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答案】1.B 2.C
【解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1.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故选B。
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2.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3~5题。 3.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5.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答案】3.C 4.D 5.B
3.【解析】精密机械设备的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且对精密度要求较高。在高端机床设备生产过程中,细微的变形可能就会造成构件和设备不匹配,影响设备的精度。厂房设在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的方式恒温恒湿,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除此之外,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周边路上重型卡车经过也不会造成颤动,更好地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度,①④正确;建地下工厂会使生产成本上升,③错误;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主要目的,②错误。故选C。
4.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而大连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防地震,D正确;其它选项均为两地都要考虑的问题,ABC均错误。故选D。
5.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精密机械设备将工厂建在地下主要是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保障设备的精度,因此可推断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故选B。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答案】6.A 7.C 8.D
【解析】6.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故选A。
7.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陷落),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沉积,经过漫长时间的堆积形成巨厚的沉积物;目前该湖盆仍在陷落,河流水不断汇入湖泊,导致湖水深度不断加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区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变化不大;入湖泥沙变化不大,且其变化也不会引起湖水深度增加。故选C。
8.结合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水深、湖水量大,导致其与外界水循环作用弱;贝加尔湖位于内陆地区,夏季白昼时间较长,气温较高,湖面蒸发作用并不弱;湖泊面积大,有利于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湖水盐度大小对湖水参与外界水循环影响较小。故选D。
澳大利亚(左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右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左图所示的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答案】9.B 10.D 11.B
9.【解析】该类地下住宅分布于“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躲避炎热天气”的地区。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②地符合这一特征。故选B。
10.读图可知,地下住宅比较封闭,通天井直通地面,可以给地下住宅里的人员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从而保障其正常活动;同时也可以把地下住宅里的废气排到地面,因此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故选D。 11.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
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6分)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6分)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解析】(1)解答此题需要看清限制性要求条件,从气候角度分析,即从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根据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图,可知甲地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气温相对较高,不要人工增温,日光温室即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虽然该地夏季干旱少雨,但是有深层地下水,及滴管技术发展,普及日光温室可以减少蒸发,提高水源利用率。
(2)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日光温室快速普及,甲地相对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相对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