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素质分析与道德教育初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打工热潮的风起云涌,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骤增。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适龄青少年接受初中教育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除有很多共性外,还有许多特殊的个性,在思想素质和行为表现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乏。如何尽快地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严峻的考量。近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留守青少年的思想表现缺失越来越凸显出来。对青少年健康成长造成巨大影响,给班级管理带来诸多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本人深入调查,整理归类,由果导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收到比较满意的教育效果。 一、 留守儿童(青少年)群体的不良共性
几年来,我用一颗爱心和责任心利用“班主任”这个有利的职责岗位,对自己所管理的班级学生进行座谈、问卷调查、组织写作、实践活动、教育追踪等方法,发现这些留守青少年其中一部分又是独生子女,除具有天真活泼、聪明、富有朝气、幼稚、可塑性强等共性外,还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个性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形成了这个特殊群体的不良共性,其表现是:
1、意志薄弱,心理素质差,遇到挫折或困难心理压力大,缺乏
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而生活学习常常处于被动地步。 2、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创造生活的勇气。娇气大、依赖性强。在消费上,讲穿戴,摆阔气,搞攀比,赶时髦,稍不满足则怨天尤人,哭闹怄气。
3、任性、散漫、不听劝告、不尊重师长,不知感恩。 4、学习不求进取,乐于游手好闲,胸无远大目标,甚至得过且过。
5‘有的搞“哥们义气”拜把子,下馆子,祝生日,酗酒滋事,娇气十足,争强欺弱,结伙打架。
6、痴迷网吧或步入爱河不能自拔,荒废学业,断送前程。 7、事理、情理不通、法盲、蛮横、狡辩、“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如此等等,不已而足。 二、 留守青少年不良行为成因分析
留守青少年中出现的种种不良行为,分析其原因,归纳如下几种:
a家庭原因。
1、 留守青少年中的独生子女,家庭溺爱,骄纵过分,满足了孩子的物质要求,包揽了日常生活中一切孩子所能及的劳动,忽视了对其进行的必要道德教育和怎样做人的教育。
2、 父母外地打工,把孩子交给其爷爷奶奶监护,对孩子的过失一味迁就、袒护。只管孙子、孙女胖手手,好给儿子、儿媳有个交差。很少关心孙子、孙女的思想健康。“袒护、迁就”过度,
使孩子养成任性,不讲理,不作自我批评的不良个性。
3、 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家长心目中滋长,只管外出挣钱,孩子学好学坏很少过问,甚至对孩子直言:“现在你还小,在学校混二年,长大了还不是打工挣钱。”有的还经常让孩子请假去家里的厂、店帮忙。
总之失去良好的、经常的、耐心细致正确的家教是导致留守青少年失德、厌学、霸气、惰性、不知感恩的主要原因。 b社会原因。
1、 社会对留守青少年的良好、系统、完整的教育社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他们接受的社会教育和影响对改变不良个性作用不大。社会的这个空挡,使留守青少年的不良个性得以存在或发展。 2、 影视文学中的负面影响。部分留守青少年因其年轻幼小无知,对事物的认识偏激性大。影视文学中那些“拳王”、“剑霸”,男女卿卿我我,想入非非,诱使部分青少年斗强好胜,交朋结友心理超出了限度。于是,忍让不足,豪爽有余,非动手打人,开口骂人,铤而走险,结伙闹事,霸气十足之行为。既贪三恋四,朝秦暮楚,“侏儒”丈夫,未来夫妻之欲望。 c学校原因。
目前,教育系统对留守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十分重视,但尚未出台一部切实可行的方案,教育内容、方法。评价考核制度尚不完善,甚至有时出现导向不明,考核不到位的现象。加上学校及教师受社会诸方面的限制,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欠缺或不当,造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