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理解题
——明辨设题陷阱,切片比对分析 一、(2024·黑龙江大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形成的标志,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撰史旨趣的提出。纵观司马迁《史记》的“究天人之际”,既肯定人事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又重视从天的角度认识和评述历史,关注天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彰显其天人合一的思维特点。
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从天人整体的视野去看待历史,认可人与天的不同,肯定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有为性和能动性。从编纂体裁而言,《史记》以纪传体论载历史,彰显了以人为中心、重视记载人事的思想。司马迁创立纪传体史书体裁,一方面有先秦以来历史撰述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先秦至汉代天人观念的发展有关。春秋战国秦汉之际是人开始逐渐觉醒的时代,人为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成为历史记述的中心才成为可能。从记述内容而言,《史记》重视人为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谈论夏、商、周、秦相继更替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时,司马迁充分肯定了它们王天下,都是修仁行义、积德用力的结果,是人为而非天意。另外,《史记》也充分肯定了个人的奋发有为。《陈涉世家》将布衣陈涉发迹与汤武革命、孔子作《春秋》相提并论,充分肯定了陈涉在推翻暴秦统治过程中的首创精神;在《项羽本纪》中,否定项羽“天之亡我”的说法,认为项羽的败亡乃是咎由自取,却至死“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史记》中的“天”论,包含有意志、命运、趋势、本然和物质等多重含义。当然,其中最能彰显天人合一思维的,还是宣扬天有意志,天命王权,肯定意志之天对于人事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就是宣扬“圣人感生”说。《史记》的《殷本纪》和《周本纪》在描述商周部族起源时,分别记述了简狄吞卵生契和姜嫄履迹生稷的故事。“感生”说宣扬的是一种天命史观,当天神赋予圣人肉体的同时,也就同时赋予了其治理万民的权力。同时《史记》还宣扬“圣人同祖”说。《五帝本纪》以黄帝为百王先,这种“祖黄帝”的思想同样也是一种天命王权思想,“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不过,《史记》对报德说也有过质疑,如《伯夷列传》就以善人伯夷、叔齐、颜渊和恶人盗跖为例,对“天之报施善人”说加以否定。
综上所述,司马迁《史记》的“究天人之际”思想,是要把具有物质性、意志性和伦理性的天与作为群体的人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探究,由此来找寻天人之间的关系,确定历史记述与评论的对象,因而具有天人合一的思维特点。
(摘编自汪高鑫《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的形成与演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撰写《史记》自觉运用天人合一思维表现了对天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关注。 B.司马迁认可天人相异,肯定人的有为性和能动性,体现了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C.《史记》对报德说有过质疑,可见司马迁虽然宣扬天命王权思想却不完全认同。
- 1 -
D.司马迁整体探究天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受时代局限他更强调天意对人事的影响。 A [B项,“体现了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错;C项,“却不完全认同”错;D项,“更强调天意对人事的影响”错。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首先提出观点,接着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B.文章第二段用陈涉、项羽两个事例作对比,论证了司马迁重视人为作用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引用《五帝本纪》原句为揭示“圣人同祖”说的实质提供文献依据。 D.全文从人与天两个角度论证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源于司马迁撰史旨趣的观点。 D [D项,司马迁撰史旨趣的提出是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形成的标志,而不是源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布衣陈涉具有首创精神,司马迁在《史记》中才将其与汤武、孔子相提并论。 B.司马迁创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体裁,可见汉代对人为价值认识的觉醒。 C.项羽如果能够认识到人为的重要性,就不会兵败乌江并且喟叹“天之亡我”了。 D.《史记》将有多种特性的天与群体性的人进行整体探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 C [C项,“认识到人为的重要性”是项羽避免失败的条件之一,而不是充分条件。] 二、(2024·安徽合肥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所谓算法,可视为一个有限而确切的计算序列,用以按照要求解决问题。人工智能算法的传统通常有两个:一是主张智能行为依赖于符号操作,通过基于符号表征的计算来实现学习、记忆、推理、决策,甚至情感活动;二是受人和动物大脑神经结构启发,认为通过大量底层简单的“激活单元”相互交织,可在高层自发涌现出复杂的智能行为。阿尔法围棋战胜人类棋手,即在于其能够实现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突破。
以复杂性视角观之,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算法有一个突出特质——涌现性。以棋类游戏智能算法为例,棋子数有限,游戏规则简单,但棋局变化无法穷尽。棋局的最终输赢是一种涌现,决定棋局走向的不是底层的简单规则,而是由它们生成的更高层的组织过程。阿尔法围棋在对弈时有一些人类棋手难以理解的“昏招”,可这些昏招最后竟成为取胜的“神之一手”。这表明“招数系列”比“某一招”更有意义。在伦理上,涌现性特质揭示出人工智能算法具有异于传统的行为特征:人工智能算法行为不是边界清晰的单个行为,而是集体行为的演化;其行为效果不由“某一”行为决定,亦不由预定的算法前提完全决定。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算法的另一个复杂性特质是算法的自主性。当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可从海量大数据中自我学习、自我进化。阿尔法围棋第一代曾依据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棋谱,对弈了三千万盘棋;第二代则强化了自我增强学习的能力。如果智能算法的自主性意味着机器不再是被动的工具,而是某类主动的、自我进化的“生命”,那么我们是否能说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决定的“主体”?
以算法的观念来看,理性传统所认可的这种“主体”其实是一个能协调个体自身复杂行
- 2 -
为的中心控制单元,它负责该个体所有信息的整合和全部行为的控制。人工智能虽然出自人类之手,但也具有相当的“自主性”。“强人工智能自主性”的观念遵循上述理性传统,人们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仅具有感知对象、解决问题的智能,还可能具有感知自我的意识。“弱人工智能自主性”的观念则主要是就智能行为的自组织性而言,机器算法会在没有人类程序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发学习、自动处理问题。具有强人工智能的主体在技术上目前遥遥无期,仍是科幻作品的题材。而弱人工智能则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主体观念。
(摘编自刘劲杨《人工智能算法的复杂性特质及伦理挑战》)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基于符号表征的算法可赋予人工智能以情感活动,相对优于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 B.涌现性特质表明人工智能算法行为已经不再存在“某一”行为,而演化为集体行为。 C.自主性特质表明人工智能算法可在无程序员帮助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和自主进化。 D.主体指的就是一个中心控制单元,它负责相应个体所有信息整合和全部行为控制。 C [A项,“相对优于基于神经网络的算法”于文无据,原文并无对两种算法优劣的比较。B项,“已经不再存在‘某一行为”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二段可知,人工智能算法行为不是边界清晰的单个行为,只是以集体方式进行。D项,“主体指的就是一个中心控制单元”曲解文意,缺少前提条件,原文说的是“以算法的观念来看,理性传统所认可的这种‘主体’其实是……”。]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介绍了人工智能算法的两个传统,并以第二个传统作为论述前提。 B.文章从涌现性和自主性两个维度审视人工智能,概括其所具有的复杂性特质。 C.文章以道理论证为主,同时将阿尔法围棋作为例证,使相关论述得以深入浅出。 D.对于人工智能“主体”,文章先引出该话题,接着介绍具体概念,最后分类分析。 B [B项,“文章从涌现性和自主性两个维度审视人工智能”曲解文意,文章是从这两个维度来审视“人工智能算法”,而非“人工智能”。]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尔法围棋战胜人类棋手,在于它能通过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形成招数系列。 B.人工智能如果具有自我意识并能够自我决定,将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伦理挑战。 C.阿尔法围棋二代具有弱人工智能的自主性,已形成完全异于传统的主体观念。 D.只要强人工智能主体在技术上得以实现,那么它就可能具有感知自我的意识。 A [A项,“在于它能通过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形成招数系列”的理解太表面化,真正的原因应是“当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可从海量大数据中自我学习、自我进化”。]
三、(2024·河南开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这一两
- 3 -
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得以留存至今。如刘昚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24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的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二是批评史价值。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可以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唐三味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如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钟惺、谭元春《唐诗归》提倡“幽情单绪”“孤怀”,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殷璠《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拒检”,评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等,均被后世奉为圭臬。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古文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较少。2013年出版的刘学锴先生《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逸、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等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学者的挖掘、整理、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B.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的材料更丰富,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 4 -
D.《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不足。 C [“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理解有误。]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学术和文化两方面阐释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 B.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例,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时,既角度不同又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A [“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证”分析有误。]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诗文选本极大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唐宋诗文选本序跋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更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D [A项,“唐宋诗文选本极大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说法有误;B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法有误;C项,“日益增多和普及”说法有误。]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