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专业规划
一、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及专业发展目标定位 (一)社会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支柱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信息服务,提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
目前上海市信息类专业市场需求很大,如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虚拟仿真、动漫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数字媒体、虚拟仿真两个方向)等等。因为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大量基础建设不断增加,需要大量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门人才,计算机类专业因为应用范围非常广,仍是各职业院校办学的热门专业,因此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专业发展目标定位 1、专业建设模式
(1)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加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中心,项目驱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项目+服务”的专业建设模式。 (2)根据每个流程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建立教学模块,以案例教学为主体结合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开发课程,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进一步完善课堂与课外,教室与工作室相结合的教学实训体系, 引入项目进行实际演练,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4)校企共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名师为龙头、骨干教师为核心、合格教师为基础的思想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学团队。
(5)建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教学团队;建成以专业名师、专业骨干教师、现场专家为核心的一流“双师”教学团队。
(6)与多个企业(公司)“共建、共享、共赢”,创建模拟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专业实训中心。
(7)加强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进一步完善三方审核的评价体系,多方位考核评价学生。
(8)实行双证书制,要求学生取得网页制作师、多媒体设计师、计算机操作员五级等职业技能资格认证。
(9)加强与各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修订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现“专业+企业+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 2、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
以岗位核心能力为出发点,继续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具备完善的多媒体技术专业实习、实训、研发的功能,领先的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开发、CI企业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技术,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做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量高,达到当前企业现场设备的一般水平,实习、实训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开出率达到98%,价值达标率达到80%以上、完好率达到90%以上。
通过“自建、共建、捐建”,与相关企业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使校内外实践基地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完善物联网专业实验中心建设,增建2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共享、共赢”。
建成“标准化、产品化、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如优秀作品资料库、
电子教案库、以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方案等要素构成的管理材料库、教学课件库、各类材料实物库、电子档案库等,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专业+项目+服务”的模式,进行专业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制定专业标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力争建成具有知识产权的专业教学软件包,通过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教学培训共享与社会服务。
(二)完善课程体制,建设适合中职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
一个专业有特色,课程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特点是沿用了普通教学,这些课程重理论,实用性差,由此教学的学生不受企业欢迎。需要在1-3年内创建符合企业需要的精品课程,通过课程改革,提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教学质量。 1、
2、
精品课程规划的级别、门数和建设时间 精品课程教材规划体系
精品课程群教材体系是由专业内若干国家级、市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的理论课教材、实训课教材和辅助教材组成,它包含了为基础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纸质教材、网络教材、多媒体电子教材,多层次、系统化的专业精品课程群教材体系。
3、
精品课程教师规划体系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精品课程群规划中最重要因素,也是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多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师资层次目前还是参差不齐的,反映在职
称上是高级职称人数占比少,双师型人数少,没有形成多层次、系统化的专业精品课程群教师群,要优化整合师资队伍,需要对教师的职称、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形成合理化的师资梯队,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比例,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好的年轻教师。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总体目标: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以及专兼职比率更趋合理的师资队伍。到2017年,努力使高级教师职称的比例达到30%以上。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修考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争使之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
100%。积极创造条件,选送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培训交流,依据有关政策,力争不断推出能够在市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持续提升教师素质。
2、具体目标:
学历结构: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20%与50%以上;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达30%:60%:10%比例; 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80%及以上; 3、 实施办法:
(1)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加大专业师资引进力度, 通过引进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紧缺教师,优化教师结构。
(3)加强师资培训工作。采用在职与脱产相结合、自学与进修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以在职和自学为主,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劳动局技能考证,培养双师型的专职实训教师。
(4)强化竞争和激励机制。 (五)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
1、多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第三届“星光计划”取得个人全能三等奖与“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大赛第二名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组织好平时室内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平面设计等学生兴趣小组的工作,使技能训练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2、加强学生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四级证书考证培训工作,通过考证培训,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六)校企合作
突出技能培训,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本专业根据实训室的特点,以“工作室”模式的校企合作,可以真正的实行产教结合、推进专业产业化,它既能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又能更好地增强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专业发展,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具体做法如下:
该工作室主要由多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牵头,与上海企想有限公司共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训设施和实训场地,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和实际的操作技能、工作经验,工作室没项目时由企业技术人员直接辅导学生在实训室实习,使学生从开始实训就接受实际的操作技能要求,我们的专业老师做企业技术人员的助手,从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当工作室接到项目时,首先在实训室对学生进行选拔,从而促使那些没选上的学生努力学习技能,为进入工作室做准备。选拨出的学生就直
接进入工作室参加项目,专业老师直接在项目的第一线参与,其目的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室+工作室+企业工作岗位”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进程,递进式地培养学生技能。学生在实训室完成基础教学,在工作室进一步学习企业运作流程,工作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采用基于工作的学习和基于项目的教学,激发学生学技能的热情,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采用“工作室”校企合作的模式目的及意义 1、 打破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限
“工作室”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削枝强干,避免交叉重复的理论教学内容,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和穿插,并且依托工作室的诸多资源与优势,淡化了教室和实验实训室的界限,大力推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训室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打破了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界限
由于“工作室”制的展开,学校有更多的专业老师力量注入,此举完全改变了以往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疏远的关系,并解决了以往外聘教师管理和教学效果难以控制的难题,责任和义务牢牢地将他们和学生、学校拴在了一起! 3、打破了教室和车间的界限
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存在着许多的弊病,教师和学生面对一个有限的空间很难展开理论教学以外的其他形式教学方式。“工作室”几乎完全打破了教室和车间的界限,一切教学行为均可以根据导师的教学需要灵活安排空间并转换空间,教室可以是车间,车间也可以是教室。 (七)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1、入学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就业规划。
2、毕业时,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积极引导和解决学生就业。 3、完善毕业生就业公告制度。
4、毕业后,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水平的跟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