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了解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行一些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相关资源: 例题资源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1)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揭示主题。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例2。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我们班要从王明明、陈小菲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该选哪位同学去呢?
生:可以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师生活动:
问题1:收集数据:大家已经讨论出了用投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实施中应该怎样来收集数据呢?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评价总结。在讲明方法规则的基础上,让各小组组长发纸条,组织现场投票。提问学生:你们根据王明明和陈小菲的表现,认为谁能代表我们班参加比赛,就把他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注意每个人只能写他们两人中一个人的名字,否则就是无效票。 问题2:记录数据:大家已经投完票了,现在该怎样记录数据呢?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举手发言。每个学生发言后,教师给予正面评价,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讨论出最后的方法:为了保持公正,一人唱票,一人监督,两人写票,全班同学监督写票的人是否正确。教师讲明规则,然后班级各小组派代表记录数据,其余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写票。
问题3:记录方式:同学们在记录票数时还没确定用什么方式记录呢,我们用什么方式记录比较好呢?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讨论,举手发言,学生会想出各种方式,如画“√”、画“○”、画“+”、画“-”、画“正”字、画“☆”、画“小红旗”等。然后,教师让参与记录的学生用画“正”字的方式记录,其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自己本子上记录。
问题4:优化记录方式: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票了,比较一下,看看哪种方式比较好?你更喜欢哪种方式?说说你的理由。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教师给予评价总结。同学们比较讨论之后,多数同学认为画“正”字的记录方式比较好,因为“正”字每一笔代表一个数,五笔写完表示五票,便于计算。
问题5:分析数据:老师刚刚看到王明明和陈小菲的得票数有的不一样,是不是记录错了,怎么办呢?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票数不一致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教师评价总结。票数不一致的原因是记录出了差错,统计的数据是要非常准确的,不能随便乱改,否则要重新记录,让学生意识到统计的严谨性。最后,根据统计的结果确定选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比赛,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性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探讨形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统计方法,加深对统计的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写“正”字的记录方式。
2. 完成例题。
刚才大家很好地解决了我们班选择谁参加学校故事大赛的问题,从中还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加深了对统计的进一步了解。现在,让我们检验一下,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例题。 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问题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完成例题后,自由举手回答问题。每个学生的回答,教师都给予正面评价,不足或错误的地方请其他同学校正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第2题中的情况,让学生自由探讨,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两位同学没能投票并不影响选陈小菲参赛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例题的精讲,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3. 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下面是小明记录的一个月的天气情况。
(1)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2)这个月共有多少天?多云比有雪多几天? (3)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 答案:(1)15,12,4 (2)31,8 (3)冬天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实际练习,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1)哪天卖出《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 (2)如果每个
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样表示?
答案:(1)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 (2)4,8,12,8,16,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