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综合运用
入门测
成绩(满分10): 完成情况: 优/中/差
迷人的海滨夏夜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被霞光染成了红色,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照在浪峰的霞光,又红又亮,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明星。它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市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问题】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灯光比作流动的珍珠,写出了灯光的绚丽夺目,滨海夏夜的迷人,表达了作者对滨海夏夜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了解赏析题的不同角度,从字词、手法等角度赏析句子。 2. 能在练习中熟练运用方法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知识梳理
一、出题方式
(1)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这句话好在哪里?
1
二、答题角度 (一)从修辞的角度
题型一:判断语句的修辞,并品析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1、答题模式:修辞 + 效果 + 表面内容 + 深层作用
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效果)描写了……(表层内容),表达了……(情感)
2、常见修辞及表达作用
(1)比喻: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描写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之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的…(特点)。
(3)夸张:突出强调了……的本质特点,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4)排比:突出强调了……(特点),节奏鲜明,增强语势,极富感染力。 (5)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6)反复:强调突出……(特点)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7)设问:有问有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8)反问:突出强调……(特点),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对比: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特点),以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例1: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答: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了“牛牦” 、“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密、细、长的特点, “薄烟”写出了细雨朦胧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例2: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不管” “不贪图”“孤傲豪迈”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 独自开放在漫天飞雪中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 仰慕和赞美之情。
(二).从用词的角度:
1、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例:①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1
答:“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极卑鄙的行径,表达了作者对日本军队的鄙视唾弃。
例: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 腰配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答:“悄悄地”和“进发“写出了表现了我国守军足智多谋, 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2、词性:动词、叠词、形容词。
①寻找文段中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
答:文中××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例: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①动词 “钻”这个词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表现出小草生命力顽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②形容词 “偷偷”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态,表现出作者惊喜的感觉。
例: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 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答:“怒放”“鼓着”“争先恐后” 这些词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被夏雨洗礼后大地生气勃发热闹非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夏雨的喜爱之情。
②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
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答:叠词 “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突出了小草嫩、 绿的特点,起强调作用,使句子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气,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总结: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时,格式为:是......词......(词性作用) 地写了......(景物的特点情态),表现了......(人物的感情、文章的中心) 。
(三)从表现手法来赏析句子
表现手法就是在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 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对比衬托: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1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个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二者结合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
答: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把秋冬会落叶的树与广玉兰作对比, 衬托出广玉兰生生不息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总结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赏析句子时,格式为: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作用)写出了......(人或物) 的......特征,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四)从描写的角度描写 Ⅰ.人物描写
题型一: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表达作用? 题型二: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人物特点。
1、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2、答题模式:描写方法 + 效果 + 表层内容 + 深层作用 运用了……描写,……描写了……(人物)的……特点,表现了……
Ⅱ.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描写了……(景物、环境)的特点;
1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了人物的……形象、精神、品质;引出人物的出场;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与文章……形成对比; ⑤突出……的中心,升华……的主旨 3、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衬托人物的形象;暗示文章的主题。
4、答题模式:效果 + 表面内容(景物特点) + 深层作用
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特点)景物,烘托了……心情,……
三、解题方法
如果题目明确从什么角度赏析: 1、分析题目的答题角度。 2、从相应的角度对应的方法答题。
开放性题目:
1、分析画“ ”句子中的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2、鉴赏“ ”句子。 方法:
1、先分析句子中是否运用修辞或表现手法,如有,则从手法的角度赏析。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 3、从字词的角度赏析,特别的动词。
典型例题
例题1:
我爱旅游
我最爱什么?——不瞒你说,我呀,最爱旅游了。我跟着爸爸登过雁荡山,游过西湖,还钻过金华的双龙洞呢!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绍兴。可是,我一到那儿,却像泄了气的皮球。因为这儿既没有苏州那样小巧玲珑的园林,也没有无锡那样波光粼粼的湖水。呈现在我眼前的,只有又深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