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环境问题:严格说来,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
环境问题但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不包括有自然因素如地震。火山爆发 等引起的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的根源:不正确的三观(自然观、人-自然关系观、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
第二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2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及其内涵?(6分)
答案:概念: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3分)。
内涵:它着重研究管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社会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以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3分)。
3.环境管理任务
1三个层次: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二是社会行为层次;三是在人类社会与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
2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
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进而形成和创建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4 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一、政府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二、企业
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 三、公众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
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
①可持续原则: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人类发展活动的强度和规模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 ②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
③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由全球共同联合行动,这是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人类社会的相互存性所决定的。
6三种生产理论及其在环境理学中的地位 P42
一 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的内涵及其联系
物资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
1
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在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和产生资源。 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现环状结构。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整个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任何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的物质流动的畅通程度取决于三种生产之间的协同程度。 物资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社会生产力&资源利用率
人口生产环节:其基本参量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消费方式 环境生产环节:基本参量污染消纳力&资源生产力
二,相互关系: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反过来可以说,人和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畅通程度取决于三种生产之间的和谐程度。
三,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②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③三种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④三种生产理论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⑤三种生产理论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理论基础。
四,环境问题的实质:导致三种生产环状结构运行不和谐的人类(社会)行为问题。
7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行动,计划职能包括定义目标、制
定战略和子计划以及必要的协调活动等具体内容。
组织——是为了实现计划目标,对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等问题进行安排的一
种活动。
领导——指管理者通过指导和激励整合组织中所有群体和个体的行动,以实现组织的
目标的职能。
控制——指通过监控、评估等活动,并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以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
行动。
创新——是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种管理活动中,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是采取
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8行为科学理论
1.人类行为与环境问题
第一个层次是物质流 第二个层次是价值流
第三个层次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的行为,特别是人与物质流、价值流相关的行为,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故简称环境行为。 2个体行为理论
个体行为是个体对当前情境和其他先行原因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它是所有人类行为的基础行为。研究个体行为的理论主要有需求理论(马斯洛)、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公平理论(亚当斯)、激励理论(麦克莱兰)、X—Y理论(麦格雷戈)、成熟理论、挫折理论。 3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举例说明。
①生理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2分)。②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2分)。③社交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2分)。④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2分)。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
2
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2分)。
9.环境承载力原理
①环境承载力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人类活动不能够超越的界限,一旦超过了这个界限,自然环境系统将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进而对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②人类积极的环境保护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然承载力。
10三生共赢原理
1.内涵:是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在制定处理涉及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兼顾各方的合理利益。三生共赢原理要求,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冲突时,必须寻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案。
2.内容:三生共赢原理提出了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是三种生产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方向。三生共赢原理要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应该以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状况为基础。 3.三生共赢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
①内部机制:共赢的规则、技术和资金。
规则,法律、标准、政策和制度的总称。规则是协调冲突,达到共赢的保障。 技术和资金,在体现共赢时起着关键的作用。
外部环境: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历史的、观念的、相关技术等外部条件。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
11.环境管理政策:协调或协同政府、企业和公众在解决某一个具体环境问题中的行为规则。
类型 命令型和控制型 经济型和激励型 鼓励型和自愿型 政府 法律 行政 强制性环境标准 经济手段 指导性环境标准 环境科学技术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政府环境绩效评估 企业 公众及非政府组织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企业可持续性经营 企业节约资源和能源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企业环境绩效评估 公众自我管理 节约资源能源 绿色社区、住宅 重要讲我国环境政策方法分类(经济型和激励型的关系)看书
12环境信息公开——政府、企业和公众主动公开自身或自身掌握的环境信息。
意义——①环境信息公开不仅是一种新环境管理手段,也是其他环境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制定和
执行的信息基础;②环境信息公开对于协同和控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企业和公众行为也意义重大。
①企业根据政府要求依法公开的信息②企业自愿公开的信息
13.环境绩效管理
环境绩效——是组织通过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所获得的环境改善的成效。
对于企业而言,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如减少了资源和原材料消耗、更清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生产出更环保的产品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