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我有一个梦想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第1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幕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泻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幻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A.飘洒 瞬息万变 出神入化 B.散落 瞬息万变 鬼斧神工 C.散落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D.飘洒 浩如烟海 鬼斧神工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飘洒”,飘落,从上往下散落;“散落”,分散地往下落。语境是形容“一缕”“彩虹光带”,“飘洒”能体现其飘拂之姿,应选“飘洒”。第二处,“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前者形容变化快、多,后者形容丰富。语境是形容“景象”,从后文“变幻莫测”看,强调变化之多,应选“瞬息万变”。第三处,“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语境是把大自然比作画家,突出其技艺的绝妙,从使用对象来看,应选“出神入化”。故选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惊悉家父仙逝,足下不胜哀伤,特致沉痛哀悼。 ..
B.我在这个问题上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叶先生请教。 ....C.护士对孩子说:“孩子,别哭,再哭,我就会把你扎出血来了!” ....D.阁下能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我感到十分荣幸。 ..
解析:选D A项,“家父”是向第三者称自己的父亲时的说法,这里误称为是对方的父亲,应改为“尊翁”或“令尊”。B项,“不耻下问”不恰当地抬高了自己。C项,用恐吓语言,不妥。
3.“广场一枚铜币悲伤地很隐密/它在许愿池里轻轻叹息”这句歌词“移情于物”,给
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选项是(3分)( )
A.回忆是抓不住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
B.戒指在哭泣/静静躺在抽屉/它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 C.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诚的马/总是准时到达 D.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是苦苦隐藏的心事 解析:选B B项运用了移情手法。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经典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一个智慧的对话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读经典,一直有个卑微的念头,希望自己的心智能够配得上经典。
①在我看来,经典首先是一个对话者 ②人们常把经典比作“教科书”
③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便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④它的价值与意义,取决于与之对话的那个对话者 ⑤你遇到了什么样的人,你便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A.③⑤②①④ C.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⑤③
解析:选C 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来分析推理判断。 5.依照例句,再续写两个语句,使之构成排比,表达一定的理趣。(3分)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纵使身陷茫茫沙漠 希望的绿洲还会存在 纵使寒冬冷酷逼人 春雷还会滚滚而来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史。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入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
秩满,召还,拜引进史。州民百余诣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徙知潭州 .B.太宗嘉纳之 .C.俾董其役 .D.当优假之 .
解析:选C 董:主持。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解析:选B 秩满:指任职期满。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5分) (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5分)
答案:(1)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引用汉朝、唐朝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
(2)当时朝廷议论在北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
【参考译文】
何承矩字正则。年轻时为棣州衙内指挥使,跟从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按照功劳被授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掌管河南府。当时征调壮丁百十人转送
知:做知州 纳:采纳 董:懂得 假:宽待
上交朝廷的货物,何承矩认为是滥用劳役,上奏停止这事。调任潭州知州,分条陈述施政中危害百姓的几十件事上奏,全部被朝廷采纳。总共六年,监狱屡空,下诏嘉奖他。米信为沧州知州,因为不熟悉治理政事,任命何承矩担任节度副使,实际专管州事。当时契丹扰乱边境,何承矩上奏疏说:“如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藉沼泽,筑堤贮水作为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那些没有水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引用汉朝、唐朝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于是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使他主持这件事。因此从顺安以东濒临大海,广阔数百里,全部成为稻田,百姓依赖它得到好处。淳化四年,何承矩被提升为雄州知州。契丹精锐骑兵几千人深夜袭击到达城下,击鼓放火,逼近城楼。何承矩整顿军队,出来抵御,黎明,布阵激战很久,斩首俘获很多,契丹军逃走。任职期满,召回何承矩,授为引进使。州民一百多人到朝廷给皇帝进献马匹,乞请留下何承矩,皇帝赐给他金紫嘉奖他,下诏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因为事情有和缓和紧急的区别,难以协调兼顾,命令承矩担任四路都转运使,重要的事物让他共同谋划。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未满期而奉召任职,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给边民引导边民恢复农业。何承矩说:“契丹如果听到这件事,必定认为是引诱他们的部属。”就改变诏文为招收因水旱灾害而流落外地的人的意思。王钦若当时掌管枢密院,援引汉朝虫达、周仲居改变诏书的例子,请求治何承矩的罪。皇帝说:“何承矩担任守边的职务有功劳,应当优厚宽待他。”只下诏从今以后朝廷的意旨有不恰当的,上奏禀报后再说。景德元年,入朝,提拔为英州团练使。当时朝廷议论在北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景泰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赠官相州观察使,赐予丧资五十万,绢五百匹,宦官护丧。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还家杂感(其十一) [清]钱澄之
茅屋经时暂聚欢,梦回未许客心安。 长贪鱼蟹濒江贱,却恨围庐遍处残。 远别林花宜饱看,久忘乡味勉加餐。 开春又策江南杖,敢诉频年行路难。
【注】 ①钱澄之(1612~1693),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崇祯时中秀才,后参与明末的抗清斗争,身历崇祯、弘光、隆武、永历诸朝,行经江南、东南、岭南诸地,在顺治八年,永历年桂林溃败后的第二年逃往闽中,后返回老家桐城。此诗写于此次返家。不久,他再次投入抗清运动之中。②频年:连续几年。
(1)作者已经回家,在首联中却还自称为“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②①
(2)诗题为“还家杂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答案:(1)①从一“暂”字可见诗人并无在家长久居住与安老的想法;②“梦回”可见过去的战争与逃亡生活已经占据了他的身心,他心中从未真正安稳过,家乡的生活只能让他产生一种作客的幻觉;③从“开春又策江南杖”句可见诗人仍有投入抗清运动之心,故而故乡对他而言不过是其中的一站,他不过是过客而已。表现诗人孤寂之心与忧愤之情。
(2)①回家后与家人团聚的快乐;②对异族入侵给家乡带来破坏的仇恨;③对家乡因战争四处凋敝的悲痛;④短暂休息后继续踏上征程的决心;⑤明知抗清斗争会愈加艰难却仍勇敢前行的豪迈。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江山如画,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____________,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6)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7)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8)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1)一时多少豪杰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山重水复疑无路 (4)恐美人之迟暮 (5)不患寡而患不均 (6)八百里分麾下炙 (7)君子生非异也 (8)奈何取之尽锱铢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低于一棵草 耿 立
在木镇,最神奇强壮的是草的家族,最示弱的也是这个家族,人无论怎样努力也高不过这些草,也斗不过这些草,人最后就会草草讲和,相安无事。
草是乡间最普通的居民,没有草,就没有别的一切,如果一个地方寸草不生,那这个地方就是死寂的荒芜,说草是乡村的底座和原住民一点也不过分,这是上苍送给世间最好的礼物。
农人们都知道,草有自己的步子,等春风稍微扫过地皮,那些草芽就张开口笑出声了,农人们能听得到,有拘谨的,有开怀大笑的,有张牙舞爪的。先是探头探脑,继而是张狂,谁都压制不住草。
草是从小处开始,逐渐才浩荡的。你如果站在田野的畦埂上或者一塌坟包上,也可在春天里踮着脚,你就会看到,远处的绿开始伸胳膊,乍膀头,调皮地挤眉弄眼,开始是一簇一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阶段测试一(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