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同种医生心得体会以及经验总结范文两篇
合编
心得体会总结一
病理医师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能对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有深入地熟悉与掌握,对特殊疾病也有一定地了解。针对进修医师所制定的培养方案,也逐渐参照规培实施计划与相关细则的内容[1]。通过规培和进修,病理医师的专业水平在短期内确实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由于目前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培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医院具备培训基地资格,因此大部分病理医师需到外院接受规培。鉴于医疗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配置的不均衡性,一些医院病理科与规培基地或进修单位比,存在科室规模小、病例数量少、病例种类单一、疑难病例相对少见、师资队伍薄弱、教学经验缺乏[2]、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而临床病理医师的成长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受到自身内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在当今新型医疗环境下,想要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病理医师仍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现总结笔者近些年工作的心得与体会,与各位同行分享。
1. 明确新医疗形势下的定位,做好常规诊断,借力发展:在外院通过规培考核,回原单位继续工作后,我们会发现不同医院在诊疗水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正视这种落差,
以积极乐观向上地精神状态面对本职工作。在新型医疗形势下,医联体和医共体的建设,不仅将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缩小医院间的差距;而且智慧医院的打造,把“互联网+”的手段引用到医联体中[3],让有限优质医疗资源发挥到最大效益。同时,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明确了不同级别医院肩负的医疗使命,分工协作,取长补短。我们应当根据各自医院的发展情况,明确自身定位,做好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工作,不断提升诊断疑难病例的水平。医院的发展和科室的建设要靠一代又一代人地拼搏奋斗,我们应将规培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科室的建设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持不懈地努力,开拓进取,为医院和科室的全面发展助力。 2.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临床病理学仍处于不断探索发展中,无论所在医院和科室如何,我们都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学习,不断巩固与扩充专业知识。密切关注常用工具书的更新情况。订阅一些专业性较强、权威性较高的学术期刊是另一种学习途径。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医学继续教育活动,及时跟进各个器官系统诊断知识最新进展,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远程医疗和网络直播平台,使我们的学术交流和病例讨论更加便捷。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现代病理人,应该充分认识到时代进步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4]。一方面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推动下,分子病理检测技术与诊断标准的学习非常有紧迫性和必要性[5]。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方兴未艾,病理诊断领域
也正在不断深入[6],我们应该关注医学研究,紧跟时代步伐和行业发展方向。
3. 规范病理报告书写,注重与同行讨论,与临床交流沟通:病理报告是病理医师工作的最终价值体现,是与患者和临床交流的媒介。一份高质量的病理报告不仅要诊断准确,还得书写规范得当。笔者在工作中注意到不同年资的病理医师对同一病例的病理报告在文字表达上是有区别的。病理报告除了参考统一的诊断标准外,还需要根据临床综合情况,来调整疾病诊断的严重程度。尤其是那些规培刚结束不久便开始独立发放报告的低年资病理医师,报告措词需谨慎,经过一段时间积累经验才能得心应手[7],这些经验大多来自与同行的交流、会诊报告、活检与根治标本结果的对比、患者随访等。病理报告书写尽量言简意赅,便于临床理解;描述性诊断也应当准确并有所侧重,多给临床提供一些诊治线索。有些肿瘤的病理报告书写除了组织学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外,还应包括组织形态学的必要描述,因为这有助于对原发肿瘤的分期。如果报告中缺乏相应的内容,将会影响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随访,并对患者就诊过程中经济和时间带来不必要的浪费[8]。因为病理诊断标准处于不断完善与更新中,所以运用新的诊断名词时需要考虑临床医师的接受度,或者提前与临床沟通,或者在病理报告上同时标注新旧诊断名词进行一段时间过渡,以避免临床医师误解。笔者体会到工作中多了解和熟悉一些临床诊疗指南,定期或不定期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或院内与院际多学科协作讨论会,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哪些病理报告内容是临床医师重点关注
对象,有助于明确病理报告内容的主次,规范病理报告书写。显微镜下有疑问的片子,除了与同行互相讨论、交换意见外,还得与临床医师多交流沟通,充分收集病例的详细资料,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或漏诊[9]。笔者建议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低年资病理医师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亚专科,适当地参加临床医师的手术进行观摩学习,这样有助于对标本的理解。
4. 珍惜误诊病例,撰写学术文章,积累投稿经验:日常工作中大家都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某些低年资病理医师因为缺乏经验,特别是在冷冻切片诊断时最容易发生误诊[10]。每一个误诊病例都是下一次进步的开始。珍惜每一个误诊病例,总结误诊原因,不断提高诊断水平。笔者曾撰写了一些疑难或误诊病例报告,同一篇文章在投稿过程中遇到不同刊物的多次退稿。此时我们当坦然面对,尤其是低年资病理医师更不应气馁,应根据审稿人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完善自己文章的不足。反思投稿成功的经验,病例筛选很关键,讨论切入点要有新意。以文献阅读为前提,以创新点为重点,以文章质量为核心[11],继续查阅补充资料,再写再投再改,多次循环,积累写稿经验,最终定能写出优秀的文章。尽管有一些病例最终仍未被任何刊物接收,但是在撰写过程中我们已经加深了对该种疾病的认识与记忆,针对性地提高了对该种疾病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这些也是另一种收获。
5. 热爱教学事业,参与教学实践,传道授业解惑:有些医院是教学医院,病理医师除做好常规诊断以外,还要承担教学工作。“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青年病理医师更应积极参加教学实践,这不仅有利于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更有条理、更系统地学习临床病理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开展公共健康教育奠定基础[12]。笔者单位每3年承担一次教学任务,每次授课仅有18学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虽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熟练掌握理论授课技能和规范的教案书写,但是教学事业让我们的价值在培育年轻一批医学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得到了更高的升华。笔者建议没有承担教学任务的青年病理医师每年申报院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来持续开展教学活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讲授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树立优良的医德医风,重视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因为医学人文培养是良好医患沟通的力量源泉,是心理健康的必要保障,是医学发展的有力支撑[13]。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互相渗透,才能更加有利于新时代下对医学生的培养要求。 6. 投身医学科普宣传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医学科普”作为一种新兴科普宣传模式,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14]。原有医学健康知识获取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新媒体的出现对医学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具有重大影响。为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做好医学科普工作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医学科普创作同样也是医师的社会责任。首先,由于大众对病理科的认识度不高,所以我们应多方面借助媒体,宣传病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其次,病理专业知识抽象,难以通俗易懂,我们应当关注热点疾病,寻找合适的科普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