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同时含有相当多的亚热带性成分,其区系为暖温带性向亚热带性过渡的典型,属印度—西太平洋生物区的中—日亚区,在我国海藻区系划分中属东海西区。***自然保护区是研究海洋藻类的重要基地,多年来,有关海洋生物学家已在南麂保护区内陆续发现三个世界藻类新种,还发现了多种中国海洋藻类新记录。近年来,微小型藻类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共鉴定出本区各种生境内有微小型藻类459种,其中硅藻门297种、26变种、4变型,蓝藻门63种、1变种,甲藻门53种、5变种,绿藻门6种、1变种,金藻门2种、1变种。这些种类大都为本区的新记录,其中有30种为我国海洋微小型藻类新记录。
南麂海域已鉴定的鱼类有397种,隶属于30目134科245属。该海域的鱼类绝大多数为热带和亚热带的暖水性种类和暖温性种类,其中暖水性种有214种,占总数的53.9%;暖温性种有170种,占42.8%;而冷温性种仅有13种,占3.3%,没有发现冷水性种。由此可见,本海域鱼类区系具有热带、亚热带性质。南麂海域为冷温性种类如宽纹虎鲨、白斑角鲨、黑鳃梅童鱼等分布的南缘,而在南海见到的暖水性种类如斑点丽鲨、刀光鱼、大眼油鳗、花鱼或 、尖尾黄姑鱼等在本海域也偶有捕到。
***自然保护区虾类计有79种,种数居***省第一位,分别隶属18科39属,其中东海首次记录有4种,***首次记录有12种。南麂海域虾类组成以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种类占绝对优势。南麂海域蟹类计有128种,分别隶属于17科68属,其中***首次记录有30种,东海首次记录有12种。南麂海域蟹类组成绝大部分为来自印度洋、中印半岛、热带中太平洋诸岛、菲律宾诸岛的暖水种;还有部分是南
海、东海及日本的亚热带种与少数东海(包括日本)的地方种。除上述虾类、蟹类外,蔓足类、口足类、异尾类等甲壳类资源在南麂海域也十分丰富。据初步调查,该海域有蔓足类28种,口足类11种,异尾类11种。南麂海域是一些北温带冷水性甲壳类分布的南缘临界,同时也是一部分较强的暖水性甲壳类分布的北缘临界。
在南麂海域不仅贝藻类、鱼类和甲壳类种类繁多,而且其它海洋生物也不少。经初步整理,有海绵动物2种,腔肠动物48种,栉水母动物2种、扁形动物1种、多毛动物36种、节肢动物1种、外肛动物31种、腕足动物4种、棘皮动物27种、爬行动物3种和哺乳动物2种,共计157种。其中有9种为***新记录,有5种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9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水生动植物种类名录。
3.3人员编制、经费来源及主要工作内容
***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隶属于平阳人民政府的专门管理机构,下设办公室、监察管理科、监察队、研究所,具体负责保护区的保护、建设、规划、科研和管理,业务上接受国家海洋局和***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指导。人员定编31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21人。目前,南麂保护区已有工作人员38名,包括行政人员9人,事业人员29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5人。
保护区管理局的日常经费(工资、办公经费等)由平阳县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管理经费由国家海洋局、***省海洋与渔业局和平阳县人民政府共同解决。保护区研究所的课题经费由研究所根据研究内容分别向上级科技、海洋、水产、环保等有关部门申请。
保护区管理局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2)组织编制、实施保护区的总体规划; (3)制定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
(4)监督协调有关部门设在保护区的机构的工作; (5)设置和维护各种保护设施和标志;
(6)组织并管理在保护区内的科学研究活动和生态环境的监测监视工作;
(7)开展有关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8)监督管理保护区内的旅游开发活动;
(9)按《***省***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10)平阳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其它管理职能。 3.4固定资产现状、管护设施情况
南麂保护区管理局在平阳县政府大院内设有四间办公室,总面积100,配有必需的办公用品,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等,还拥有帕萨特轿车一辆。在岛上有可使用的500㎡监察管理中心和300㎡的展览用房。在大沙岙设有区碑1座,在核心区龙船礁附近建有固定观察哨,在大山核心区设有陆上界碑5块,在大沙岙海滨浴场海上设有红色浮球界标,在沙滩上设有拉索界线,在10多处核心区和缓冲区交界部位还设有警示标语牌。监察队配有小型巡逻快艇、高倍望远镜、对讲机等管理装备。研究所配有计算机、照相机、烘箱、去湿
机、封塑机、分析天平、生物显微镜等科研设备。展览用房已展出贝、藻、鱼、虾、龟、珊瑚等各类海洋生物标本400余种近1000件,其中有中华鲟、玳瑁、海龟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近10件。 3.5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5.1功能区划不适应
南麂保护区属全国海洋类自然保护区最早开展功能区划的单位,现有的《***国家海洋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主导功能区划》是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1992年编制的,经过十年的运行,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影响了保护区的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不符合生物圈保护区的原则,其严重影响了《***省***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 3.5.2总体规划滞后
1992年,原省海洋局曾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杭州大学地理系共同规划编制了《***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主导功能区划和总体规划》,但该规划未经过专家评审和上级部门的审批,难以发挥作用。同时,南麂保护区的环境保护、交通能源、城镇建设等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至今尚未开展;其严重制约了保护区的发展。 3.5.3监察装备不适应
由于资金的困难,保护区的保护设施和管理工具一直十分落后,而且缺乏必要的适应管理需要的通讯工具。南麂海区属二类海区,风
大浪高。但保护区管理局至今仍没有一艘像样的巡逻管理船只,目前配备的小型快艇还不适应保护区全天候的巡逻管理,平时只能靠租借村民渔船工作。因此,监察队员只能进行简单的看护,保护管理的力度不大。遇到海上突发的炸鱼、偷挖偷采贝藻事件不能及时加以处理。此外,保护区各重要地段尚缺乏必要的护拦设施和保护标志,直接影响到保护效果。 3.5.4核心区住有居民
南麂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居民较多,建有生活设施和建筑物。特别是门屿尾村整个村都在核心区内,渔民的生产、生活对核心区的保护影响较大。同时,村民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对保护区的抵触情绪也较大。这些矛盾将随着渔民对生活条件改善的期望值的增大而增大。 3.5.5科研力量薄弱
保护区研究所虽已成立多年,但仍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调查经费,日常性的监测工作也难以正常开展,对保护和开发的动态更无法掌握和及时提出建议。保护区研究所近几年新吸收了几名大学毕业生,科技力量逐步得到加强,但由于南麂岛远离大陆,难以引进中高级科技人才,从一定程度上保护区的科研水平仍然较低。 3.5.6科普宣传教育基础条件差
保护区现在有的展览场所,设施简陋,展览方式简单,没有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宣传展示,对公众缺乏吸引力,与世界生物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