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学习阶段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试题:下列10道题中任意选作4题,每题答案不能少于500字,每题25分。 1.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大讨论的主要论题与影响。 2.为什么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3.具体阐述美感的五大特征。
4.社会文化环境对美感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请以中国文化为例分析其形成的审美意趣。 5.教材认为“美在意象”,它是怎样理解自然美的?
6.艺术创作用郑板桥的话来说是“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样一个过程,请用意象形成理论说明之。
7.结合西方文化史的相关知识,谈谈崇高文化内涵的变化。 8.谈谈中国文化中的悲剧精神。
9.你认为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
10.赏析下面这幅画,用某一审美范畴概括其特点。
2014年第一学习阶段
试题:下列10道题中任意选作4题,每题答案不能少于500字,每题25分。 1.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大讨论的主要论题与影响。
答: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美”是什么换一个说法就是美是主观的呢,还是客观的?再换个说法就是美是在物呢,还是在心?
影响:一是形成了我国的所谓美学四派,即蔡仪的客观派、吕荧高尔泰的主观派、李泽厚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派、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派;二是受当时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思维方法、主客关系等问题上不能展开充分讨论,限制了我国美学思维的发展;三是否定了当代西方美学,使我国与西方美学思想隔绝。
2.为什么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答:中国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唐代有一位大思想家叫柳宗元,大家知道,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他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右军”就是王羲之了,王羲之不是写《兰亭序》吗?他们到兰亭去聚会,说这个兰亭如果没有像王羲之这些人去的话,“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如果没有王羲之他们这些人去欣赏它的话,那它的泉水、它的竹子,就在空山中间被荒芜了。“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柳宗元这段话非常重要,因为他提出一个思想,就是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叫醒,去照亮它,就像阳光,太阳照亮它。使它从一个实在物,一个物质实在变成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意韵的感性世界,这个我们后面还要讲。他讲这个“因人而彰”,这个“彰”就是发现,就是唤醒,就是照亮。当然,外物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比如石头、竹子,当然不依赖于我存在的。但是美并不在外物,或者说外物,外在的物并不能单靠着它们自己就成为美,所以叫“美不自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沟通。
中国传统美学在美的问题上又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这个“美”的主观性的问题,涉及到对自我的看法。我们刚才讲的是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美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美又是对实体性的自我的超越。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已经指出,自我并不是实体,它指出笛卡尔,笛卡尔他把进行认识的主体,就是自我当作和被认识的对象一样是实体性的东西,那是错误的。比如,我认识这棵树吧,这棵树是实体,那么现在笛卡尔他认为,我这个认识的主体自我也是个实体,康德认为这是错误的。只有把自我看作是非实体性的东西,自我才是自由的。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禅宗在克服这种自我的实体性,克服这种主客二元对立上面,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美学概论 第 1 页 共 3 页
2015年第二学习阶段
3.具体阐述美感的五大特征。 答:第一,无功利性
美感不能带给我们任何实质的有用性,不能饱肚,也不能御寒,更不可能带来名利。仅仅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美感的无功利性并不是不能给人类带来任何益处。只不过这种益处是间接的、全体性的,而不是直接的、个人的而已。
第二,直觉性
审美经验是主体凭借感官直接把握、感受对象的感性外观所生成的经验,既不假理性思考(科学经验),又不关注对象的伦理关系(道德经验)。
美感超理性,但并不反理性。在审美直觉中包含了理性的成分。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心中沉积的历史、文化、知识必然会在审美活动中发生作用,这种作用不是表现为逻辑思考、判断,不是表现为思量计较,而是“一触即觉”,是刹那间的感兴。 审美直觉前面提过,它是现成,它是直接把握,直接感觉。我们判断一个东西美不美,不需思考,不需推理,而是直接说出答案。
第三,创造性
美感过程就是意象的产生过程,而意象不是实有之物,是创造之物。所以,美感必有创造性。文学艺术是创造、创作,而我们平时生产是用制作。人类在实体世界基本不能创造,只能制作;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我们可以大肆进行创造、创作。文学家、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有审美活动,会创造出一个意象。在观赏艺术作品时会将意象还原出来,这一还原出来的意象带有读者的创造,也具有创造性。所以,美感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
审美创造与科学创造不同,科学创造的是普遍性的规律,可以重复;审美创造的是意象 ,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第四,超越性
美感是超越,是对主客二分关系的超越,因而也是对自我的超越,是对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的超越。在主客二分的关系中,“自我”与一切外物相对立,“自我”是有限的,美感在物我同一的体验中超越主客二分,从而超越“自我”的有限性。
第五,愉悦性
审美愉悦是指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精神享受。由于超越自我、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而在心灵深处产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人在物我交融的境域中和整个宇宙的共鸣、颤动。
4.社会文化环境对美感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请以中国文化为例分析其形成的审美意趣。
美学概论 第 1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