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反对党八股(节选)
课后篇一起巩固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
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幼稚(zhì) 靶子(bǎ) ..莫名其妙 B.蹩脚(pié) .状腔作势 C.檄文(xí) .言之无物 D.乳臭(chòu) .祸国殃民 答案A 解析B项,“蹩”应读“bié”,“状”应为“装”;C项,“躁”应为“燥”;D项,“臭”应读“xi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航天技术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冷门专业,不仅因为它枯燥无味,而且学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它需要....有强大的理科思维以及构建模型的能力。
②其实,依我看,拖延根本不是什么“症”,而是一种逐渐养成的坏习惯,坏习惯根深蒂固,就形成了愚性,....即顽劣的本性。
③生活中不乏“家电盲”,一旦使用电器,胆小的莫名其妙,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 ....④席勒的创作诞生于传统与现代分裂、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展览中的160幅水彩画和素描,展现了他以生命孤寂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以及与装腔作势的社会观念的冲突。 ....⑤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
⑥随着“中国好声音”节目越来越火,加在各个学员身上的谣言也开始风生水起横行网络,对此节目组....表示将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A.①②⑤ C.①③④ 答案D 解析③“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不合语境,可改为“束手无策”。⑤“生吞活剥”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经验、理论等;此处用来表示对于意见的接受用词不当。⑥“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属于褒贬失当。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B.②④⑥ D.③⑤⑥ 量体裁衣
庸俗(yōng) .对牛弹琴 瘪三(biē) .枯躁无味 胆怯(qiè) .壹贰叁肆
这种高于天的理
想, , , , ;这种崇高的理
想, , , , ,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①领导红军渡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 ②不怕流血牺牲
③能够在万分复杂的形势中制定正确的战略
④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无所畏惧 ⑤使得广大红军 ⑥勇往直前,前赴后继
⑦能够以洞若观火的眼光审时度势 ⑧在面对强大而凶恶的敌人时 A.⑤⑦⑥④⑧②③① C.④②⑥③①⑧⑦⑤ 答案D 解析先说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制定战略,故先选④⑦③①;再说红军怎样战胜重重困难,故选⑤⑧②⑥。再者分号前的横线处应填“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和“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遥相呼应,由此也可以排除前三项。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那年高考刚结束,一外地老师就发来微信:向您垂询一下,您觉得全国卷第21题考的是逻辑问题还是语言准确?
B.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借光,借光!”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C.吴阳要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入,吴阳说:“我不能久坐,半小时后我还有事,恐怕要失陪了。”
D.真是抱歉,家弟放学时边走边踢球,不小心打坏了您的车灯,请您原谅,我一定照价赔偿,并教育他不要在路上踢球。 答案B 解析A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句中应改为“请教”。B项,借光:用作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客气话。使用正确。C项,失陪:客套话,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多指中途先走。“失陪”一词本身使用没问题,但学生吴阳本是去向导师请教的,反而搞得像是导师耽误他的时间似的,这就很不得体。D项,家:用于对人称呼比自己年长的家人,如家兄、家父。句中应改为“舍弟”。舍:谦辞,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如舍侄、舍弟。
5.集句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骈文、碑帖、宗教经典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对仗、平仄等要求组成联句。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如:山寺月中寻桂子,稻花香里说丰年。虽
B.④⑧②③①⑤⑦⑥ D.④⑦③①⑤⑧②⑥
出自不同诗句,但对仗工整,仄起平落,俨然天成。此乃集句对之上品。试据其特点,完成下面集句联。(任选两小题)
①风定花犹落,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答案示例①鸟鸣山更幽。②与尔同销万古愁。③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不管集一人之句,还是集两人甚至多人句,必须含意深刻,思想贯通,对仗合理,浑然天成。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下联对仗工整也不能叫对联。
6.《反对党八股》适时恰当地运用谚语、歇后语、成语和俗语,为文章增色不少。请从下面这些熟语中选择一个,学习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看法。(不超过60字) 备选熟语:①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②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参考答案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一向务实,言简意赅,他在很多场合都表达了对一些干部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的讲话风格的不满。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话题,要善于联系现实。
二、课内阅读
阅读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一文节选部分,完成7~9题。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吗?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7.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这个歇后语用在这里比喻有些同志写的又长又空洞的文章,这比直接说“又长又空洞”要生动形象得多。
B.作者对党八股“又臭又长”的毛病是深恶痛绝的,用“可是怎么敢看呢?”这一反问句式表达出了强烈的厌恶语气。
C.选文运用了例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分项列举法等论证方法,使人一目了然,得其要领,避免了呆板的抽象说理。
D.这段文字先摆现象,运用比喻,使用引证,阐发自己的主张,即写文章要从实际出发,正面说“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反面说“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答案C 解析选文中没有运用分项列举法,分项列举法是在全文中运用的,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8.作者用《资本论》的例子要证明什么观点?达到了什么论证效果?
参考答案①作者用《资本论》的例子证明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不能盲目追求文章形式上的短,文章的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的观点。②文章在批评了长而空的文章不好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要写短小精粹的文章。但是也要避免出现另一种倾向——盲目追求形式上的短。作者用这个例子扣住分论点强调了文章形式上的长短一定要服从内容上的需要,突出了文章内容的重要性,这样就使论证始终围绕反对空洞,提倡有内容这个中心话题。论证严密,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9.请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层次。
参考答案共分四层:第一层从开头到“……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第二层从“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到“……可是怎么敢看呢?”第三层从“长而空不好……”到“……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第四层从“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到本段结束。第一层:提出分论点。第二层:批评了长而空的文章,指出其危害,从反面指出了写短小精粹文章的必要性。第三层:批评了短而空的文章,同时强调文章的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第四层:正面指出目前我们要反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章和演说。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满分:38分 实际得分: 分
一、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马克思说:“人双重地存在着:从主体上说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从客体上说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这就是说,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一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物”,存在于自然之中。作为一种自然存在,隶属自然的本性规定了人如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这是人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作为一种自为存在,人的活动总是灌注着一种内在的渴望、憧憬,即要求在创造性活动中,通过自我意识,把自身从自在的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这是人的存在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共在、共存,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梁漱溟的“人禽之辨,前者形为心役,后者心为形役而已”的议题,同样也暗含着对人的两重性存在的肯定。“形为心役”,一方面肯定了“心”这种精神内驱力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形”与“心”、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不是分裂的,而是相互依存、同生共存的。正是因为两重生命的共在,人才能在生产自身、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和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从而形成人独有的身心不二、体魂合一的存在方式。
但进一步看,人的两重化生命存在对人的意义并非等量齐观。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在内在的精神世界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进而过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人之为人的独特
性。赫舍尔直言:“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他总是牵涉到意义。意义的向度是人所固有的。”面对现代人的沉溺于物欲,皮兰德洛的“我为什么不是我自己?”以反问句式和更强烈的指向,说明了精神生命、意义生命是人的生命的重要内容。诸多论述共同表明,能将人和一般动物区分开来的,不是人的存在的客观方面、物质方面,而是人的主观方面、精神方面,其中,对意义的追问和对真善美的向往,是人独有的内容。这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的最高意义上的精神权威,是人独有的最高之境,也是人的本性的重要方面。它使人立于自然而又能超越自然,受制于肉体生命而又能超越肉体生命的局限,成为一种超越之物,一种“超自然的自然体”“超生命的生命体”。
总之,人既不是纯粹的物质存在,也不是纯粹的精神存在,而是具有精神意味、意义向往的物质存在和在自然界中的精神存在。
(摘编自李丽《文化困境及其超越》,人民出版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马克思认为人是双重生命的存在,文中对此的表述为自然存在和自为存在。 B.为了能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人类不得不把自身从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 C.人的两重生命存在同生共存,但就对人的意义而言,精神存在显得更重要。 D.是否存在对意义的追问、对真善美的向往,是区分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关键。 答案B 解析B项,“人类不得不把自身从自然世界中提升出来”错误,人类为了能在自然界中更好地生存是人“一种内在的渴望、憧憬”,是人的“自我意识”。“不得不”体现的却是人“受自然必然性的支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通过引用马克思的相关论述,为文章观点的具体阐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B.梁漱溟的话,与马克思论述的重点和角度不同,但也认可人的两重性存在。 C.赫舍尔和皮兰德洛的话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意义生命对人的重要性。 D.文章第三自然段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简明扼要地申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答案C 解析C项,“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意义生命对人的重要性”错误,依据文本,皮兰德洛是用反问的句式从正面论证,更加肯定、强调“意义生命对人的重要性”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要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需先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然后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 B.相较于创造自身的人生价值,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追求显得低级而缺乏意义。 C.动物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状态缺乏清醒的认识,更不会思考何为有意义的生活。 D.人是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统一,对意义的渴望与追求使人立于并超越自然。 答案D 解析A项,“需先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然后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错误,原文“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共在、共存,人才能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正是因为两重生命的共在,人才能在生产自身、满足肉体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和创造自身价值与意义,从而形成人独有的身心不二、体魂合一的存在方式。”强调“共生、共存”是人成为有生命创造的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说要先追求“物质”然后再追求“精神”。B项,“缺乏意义”错误。原文“正是因为两重生命的共在,人才能在生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