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
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 21 世纪,随着中国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
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
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
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既是职业性的,也是教育性的,在这一点上,高职教
育与中职教育有其共通性,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二者又有着层次上的差
别。了解中高职这两类职业教育的异同,是探讨二者衔接问题的前提。故而,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具体比较来看:
(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
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
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分类:中等专业学
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教育由省级人
民政府管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实际需要为主,结合招生能力、就业状况等综合情况,确定年度招生计划、
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和户籍管理,颁发学历证书,指导毕业生就
业,确定生均教育事业费的补贴标准等,并同时负有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
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责。高职高专是高等教育中专科教育的两种实现方
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
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
(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1
根据以上比较不难看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
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
调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
性,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
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
素质与创新能力。
一、现行体制下探索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必要性
(一)关注职教体系内中职与高职“两个重点”层面的衔接沟通是适应国
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十二五”时期国家以科学发
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
方向,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求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
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
的衔接。
2.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任务。“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
代农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
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数以亿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
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而,
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内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
位置,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
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学
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要求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
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独特优势,满足
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因而,必须关注中高职的衔接。
2
4.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赋予职业教育新要求。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
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
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
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这是构建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
关键所在。为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二)关注职教体系类层里中职与高职“两个重点”层面的衔接沟通是职
业教育人本价值的重要体现。
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
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
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希望通
过实施高中阶段文化教育,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是许多家长的愿望和学生的期
待,反映的是百姓的利益诉求,如何能够做到在两个利益诉求上取得一定的平
衡,中高职的衔接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这也是职业教育人本价值的重要体
现。
(三)从现阶段中职教育的社会地位、技术含量、就业质量来看,均不够
理想,而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呼声高、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
高、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故而,关注职教体系内中职与高职“两个重
点”层面的衔接沟通,有利于提升普通技术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复合能力,有利
于促进中等和高等两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共同健康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结构和
体系的完善,为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拓宽了路径;有利于克服中等职教是
终结性教育的错误认识,引导和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高等教育
结构的调整,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为
加速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战略步伐做出探索规律和
3
方法的贡献。
二、现行体制下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基本模式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链接,而是两个系统
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在中高职衔接
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衔接模
式,从高职教育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
种。
(一)一贯制模式: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通常
叫五年一贯制,具体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 即学生在受完中等职
业教育( 3 年或 2 年) 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 2 年或 3 年),毕业后发给相应
的中职和高职文凭。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是有合作协
议的。在人才培养计划的衔接上是有具体规定的。
(二)对口升学模式: 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 部
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对口升学
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中职毕业生自由
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没有合作关系。
(三)直通制模式: 是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模式。由高职院校直接
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 前三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 然后按三年的学业成绩
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入专科, 再学习两年, 完成高职专科学业,考试
合格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四)高职自主招生模式:中职生参加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组织的
“知识+技能”的自主招生考试后取得高职的入学资格,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升
学模式。
对口招生和一贯制是现阶段我国中高职衔接的两种主要模式。五年一贯制
模式的优势在于中高职院校之间有协议,学校之间在课程建设、实训建设等方
面有沟通,可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对口升学模式招收的是专业对口的
4
中职毕业生,从办学规模上看,远超过一贯制高职,但是,由于之前缺乏中高
职人才培养上的沟通,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
三、现行体制下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以课程衔接问题最为突
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体系不连贯
1.课程内容重复。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
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中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
现象。这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与积极性。
2.基础课程薄弱。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
比较困难,尤其是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性课程。这与目前很多中职学生文
化课基础弱,中职学校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有关,反映
出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和原则的差异。
3.技能训练重复。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
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
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
象。
(二)培养目标不对接
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
学标准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同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
有依存性。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
独立,没能建立其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中职教育对学生
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
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