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致局部皮肤坏死的教训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致局部皮肤坏死的教训

在临床抢救过程中,为了维持患者的血压,往往会应 用血管

活性药物(Vascular active drugs)。血管活性药物通过 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循环血液灌注而达 到抗休克的目的 [1] 。临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过程中,我们 发现它不仅可刺激静脉引起静脉炎而且外渗可引起皮下组 织坏死。

1 临床资料

有 1 例女性患者, 80 岁,脑部出血,肾功能不全导致 呼吸循环衰竭,入院时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呼吸微弱, 血压 92/60。转入 ICU 病房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 CRRT 治疗。因血压较低遵医嘱在左足背行静脉穿刺, 输入升压药, 其浓度为去甲肾上腺素

10mg 加入 0.9%生理盐水 50ml 内持 续泵入,维持血压正常水平。

下午交接班时发现穿刺部位肿 胀,针眼周围红肿,即刻拔针,将升压药接至锁骨下中心静 脉导管滴入,局部硫酸镁湿敷,效果佳,晚上自针眼以上出 现一条沿静脉走行的紫红色皮肤。

针对以上病例发生后,我科组织学习讨论,讨论如下: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这类血管活性药物是临床危重 患者常用的药物,用药剂量必须精确,使用时从低浓度、低 速度开始。虽然这类药物在说明书中提及有引起静脉炎及外 渗导致皮下坏死的副作用。但是此患者

左足背的静脉在抢救 过程中一直为静脉泵入升压药的唯一通路,其他药液如:甘 露醇是由锁骨下中心静脉导管输入体内的,这就排除了其他 药液对局部组织的影响,说明了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引起了皮 下组织坏死 [2] 。通过以上讨论分析,我们在临床应用血管活 性药物时应慎重。

2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处理 对于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处理,应

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对 应处理。对于局部肿胀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患 者,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 50% 硫酸镁湿敷;对 于大范围外渗,在四肢,应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 50%硫酸 镁湿敷配合治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 如缩血管的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用酚妥拉 明、硝酸甘油、 地塞米松湿敷; 对于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小水疱,未破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 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外敷。

3 讨论 血管活性药物是内科常用药物,包括扩张血管药物和收

缩血管药物,给药方式以微量泵持续为主,血管活性药物在 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但同时也易 诱发血管活性药物风险事件,其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药物 因素和护理因素两类

从药物层面分析:收缩血管类药物常用于上消化道出 血、咯血类止血治疗,但如果应用不当则可导致血压升高、 心律失常、内脏缺血压,药物外渗则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扩血管类药物则通过扩张动

静脉、或毛细血管,达到减轻心 脏负荷、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但应用不当就会诱发低血症 [4] 不论是收缩血管还是扩张血管类药物,微量泵推注速度大约 为 5ml/kg ,易出现血液回流现象,则会导致体内血管活性药 物突然增多 [5] ,若此时推注的为收缩血管类药物,则可能导 致血压增高、心率加快、甚至死亡;若此时推注的为扩张血 管类药物,可能会诱发血压下降、休克甚至死亡 [6] 。

从护理层面分析:在输液护理过程中,护士护理风险意 识淡薄,没有仔细向患者说明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没有 及时巡视、或者巡视时没有仔细观察患者局部反应,都可能 导致药液处渗 [7] ,同时发现药物外渗采取不正确的的方式也 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作为 ICU 的护士, 在输液护理过程中, 必须加强风险管 理意识教育,强化风险意识,确保护理安全;在预防药物外 渗时,可选择粗而直的静脉且易固定部位进行穿刺,同时应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减少对血管的刺激,以预防药液 外渗 [8] ;在巡视时,应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询问患 者局部有无疼痛不适感、以便尽早发现药物外渗现象。一旦 发现药物外渗,则应立即更换穿刺处,同时对肿胀部位进行 消肿处理。

加强静脉控速药物标识管理,一般情况下,心内科患者 常会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及抗生素,应采用醒目标识, 王玉梅 [9] 认为可制作红底黄字标识,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在 护理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同患者对血管类药物敏感性不同, 应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告诉患者输液过程中尽可能不要随意 做较大动作,同时积极加强监护;护理药

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致局部皮肤坏死的教训

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致局部皮肤坏死的教训在临床抢救过程中,为了维持患者的血压,往往会应用血管活性药物(Vascularactivedrugs)。血管活性药物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循环血液灌注而达到抗休克的目的[1]。临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不仅可刺激静脉引起静脉炎而且外渗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qhxl66of83gznb0gt563y3j84vsiw00aa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