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行激励促成长绿色德育显成效
——南师附小“绿行卡”激励评价新尝试
福建省南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向着绿色那方前行”的发展愿景,遵循“绿色教育,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倾心锻造“绿色管理、绿色师资、绿色课堂、绿色体验、绿色科技、绿色家教”文化体系,逐步形成了“绿色教育、创新见长、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作为国家级绿色教育示范学校,我校在长期的经验总结下致力于“绿行文化”的研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走出了一条“绿行”育人的特色之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提倡的绿行文化正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科学育人理念。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我们结合国家教育发展方针和学校实际,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绿行卡”激励评价体系,并探索自身特色,形成绿行德育管理实践的有效创新尝试。从2017年9月我校开始实施“绿行卡”激励性评价方案,旨在通过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以“绿行卡”为激励手段,实施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评价,在全校范围内,通过“周周有集卡,十五来兑换,定期获表彰”的方式,深度融合各
学科并形成合力,建立“绿行卡”统一评价标准,抓实抓牢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有价值、有梯度地发展。
一、融入日常养成教育,“绿行卡”评价更有梯度 为了更好抓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期初在教师大会上部署学习《南师附小学生“绿行卡”激励性评价实施方案》,要求教师严格按方案要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评价,总结,反馈,表彰,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利用班会课学习“绿行卡”激励性评价方案,了解绿行卡种类:绿行卡总共有三种,绿卡,代表着学生的点滴进步,是“绿行卡”评价最常用的激励手段。金卡,代表着荣誉,代表着收获。红卡,代表着学生的过失,导明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鞭策学生不断进步。由红花——绿卡——金卡,班主任每月根据学生的集卡数(绿卡+金卡)评选出一名“月绿色少年”,学校在“绿行榜样榜”上张榜表扬,并每月初周一升旗仪式上颁发奖状和礼物,树立榜样的作用。每学期期末,根据每位学生的集卡(金卡+绿卡)总数评选出“五星级绿色少年;“四星级绿色少年”;“三星级绿色少年”;“二星级绿色少年”;“一星级绿色少年”;“绿色进步少年”,每学年结束评选“校园十佳绿色少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通过全校师生及家长的共同
努力,孩子们的各种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课间的文明养成已经逐渐养成上下楼梯轻声靠右走,见到老师问声好……“绿行卡”犹如春风吹绿了校园。
二、结合每月主题活动,“绿行卡”激励更有宽度 我校结合德育教育的重大方针政策、学校自身的文化建设和育人目标,以及每月的重大节日等,拟定每月教育主题,开展绿色体验系列活动,形成主题教育月特色品牌。如“绿色文明教育月”、“绿色情怀教育月”、“绿色健康教育月”、“绿色法制教育月”、“绿色创新教育月”、“绿色体艺教育月”、“绿色安全教育月”等。在每个月绿色主题教育月中,我们开展相应的实践体验活动,通过一个个形式多样的绿色体验实践活动,结合“绿行卡”的激励评价办法,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努力获得收获和成长。以“绿行卡”作为手段,在主题教育月活动中,形成评价孩子成长进步的“凭证”,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和努力进步的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鼓励,全面健康地成长。
三、统一激励评价标准,“绿行卡”评价更有力度 “绿行卡”激励性评价实施方案中对评价的内容及标准做了一定的指导性建议,但每个班学生具体情况不同,“绿行卡”激励性评价制度下的各班评价制度有所不同,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对其评价制度标准衡量的尺度不一,对学生的
奖励区间长短度有别,加上主观判断区别,故评比结果也不尽相同,如何应对呢
1.在尊重学科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各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按语、数、综合为单位分组统一细化评价内容及标准。如:兑换标准统一,综合组都以统一数目的过渡卡兑换“绿卡”,同时避免滥发“绿卡”造成的短缺危机和“通货膨胀”。
2.一碗水要端平。尽管“绿行卡”激励性评价标准遵循“多元化评价”,但横向评比制度虽公平但未必合理化,“偏爱”后进生,不等于无原则的爱,不能一味追求让后进生体验成功,而盲目降低对其常态化要求,持久自我促进的前提要尊重个体差异性,评价标准凸显学生主体性发展原则,关注学生的变化与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四、家校配合齐抓共管,“绿行卡”评价更有温度。 利用家长会组织家长学习《南师附小学生“绿行卡”激励性评价实施方案》,做到家校携手,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共同培养孩子的养成。当学生集齐十五张绿卡向班主任换取一张金卡,绿卡的兑换在班级隆重进行,并颁发奖状。对获得金卡的学生,教师及时向家长报喜。第一个月后,学校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邀请获得“月绿色少年”的学生家长上台为自己的孩子颁奖。要求我们教师要
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样,有的放矢,家校配合,双管齐下的教育,孩子在有了“绿行卡”激励性评价,绿色文明习惯养成会越来越好。
五、绿色德育常抓不懈,“绿行卡”评价更有深度。 1.激励学生“绿行卡”与文明课间紧密联系。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控制力较弱,把握不好尺度。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课间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并且操作性要强。到达以下要求的可发红花:下课铃声响起时,上课老师强调,首先请同学们整理好学习用品,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然后解决生活上的事情,如领牛奶,喝水,上厕所等,而且上厕所时要守秩序不能跑着去;走出教室后,请同学们到花圃看看绿色植物,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也可以在班级植物角观察植物,浇水施肥等;想玩游戏的孩子可以到操场上做有益的小游戏,如跳绳,踢毽子等;当然,在教室里也可以猜谜语、聊天等;特别强调到室外集体活动时,如:出课间操、音乐课、体育课时,要提前排好队做到快、静、齐,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走,只要一天课间没有违背老师的要求可得到红花,一旦同学发现追跑打闹现象扣“绿行卡”。
2.学校“无声路队”评比与班级管理相结合。路队行走包括集会、放学路队行走,要求路队一出班级到走出校门口都要求做到安静,不推挤,不掉队,不离队。学校在楼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