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资项目代理人,利用他们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为我县招商工作牵线搭桥。
二、工作特色及亮点
今年,我县立足县情,充分挖掘和依托资中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力求招商引资局面的大突破。
1、围绕优势资源开发进行招商。
资中石灰石、煤炭资源丰富,水泥等建材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我县明确了积极发展以水泥为主导产业的建材业,定下了用三年时间打造1000万吨/年水泥大县的发展目标。结合国家节能减排和灾后重建的契机,我县先后促成成实天鹰公司100万吨/年、星船城公司二期100万吨/年、东方红公司100万吨/年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落户资中,三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3亿元人民币,目前以上项目正加紧建设,星船城二期已投入试运行,其余两条线6月及年底将正式投产;与此同时,6月30日,资中县与星船城水泥公司签定投资达7.18亿元的星船城三期水泥生产建设项目合作协议。
2、围绕工业园区专业化招商。
今年来,资中举全县之力实施工业园区基础实施建设,将工业园区作为了资中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依照总体规划、分步建设、滚动发展、城乡共建的指导方针,针对园区重点
引进冶金建材、医药及农副产品加工、物流等生产服务性类项目的总要求,我县与三洲集团华星炉管公司、云南中茂集团、杭州杰迪石材公司、正升能源、宏达玻璃公司等公司密切接触,多次登门扣访,有效达成了高温合金炉管、线材线缆、装饰石材、新能源技术产业基地及新型节能玻璃生产项目的入驻意愿,这些项目总投入将在5亿元人民币以上;我们结合资中成长为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在工业园区规划了集合现代物流、贸易、市场等资源的生产服务配套区,既为工业园区生产服务,又成为城市发展的亮点和增长点。目前,总投入1.2亿元的红岩汽车超市、汽配(零部)件工贸营运中心,南江铁马集团公路物流基地及聚合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等项目与我县达成了初步投资意向,形成了园中建园的招商特色,以利园区的合理布局与规范管理。
为切实搞好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相关服务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资中县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政务服务组,要求各级各部门、各项目单位要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地加快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对园区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土地的提供及其他需要处理的事项都
提出了具体完成时限,并要求园区建设要实现“四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1、县级引进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较难,引入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不易。
2、资中存量资产还有相当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在资中境内的省、市管辖的原国有企业资产转制或租赁给私人,对其闲置资产的盘活主动性不强,没有大开放促大效益意识,导致盘活资产效率较低。
3、可用资源招商基本饱和,在上下产业链延伸上办法不多,推动以企招商较难。
4、招商引资工作起点低、底子薄,缺乏专业的招商引资人才,综合管理、业务技能、信息平台建设亟待提升。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 做大园区经济,构筑招商平台
结合我县工业园区实际,按照基础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医
药化工业、高新技术业功能分区,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加速基础设施、标准化厂房建设,努力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依托我县在矿产资源、农副产品、交通区位、低成本劳动力等比较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力争在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产业方面引进投资2024万元的项目4个、5000万元的项目5个,力争引进1-2户全国500强企业。抓紧跟踪四川汉龙、江苏雨润、上海复兴、苏宁电器、川威集团等意向性项目,促进投资成功,确保在园区尽快形成产业集聚、行业辐射。
(二)选准主攻方向,提升招商成效
充分抓住沿海产业转移和成渝经济圈产业提升的契机,主攻江浙、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招引名企、名牌到我县“落地生根”。把有限的人力、财力和时间集中在大项目招商上,紧盯全国范围内的大集团、大财团和战略投资商,力争尽可能多地引进投资额大、拉动面宽、配套节点多、市场拓展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线、拉动一片”的联动效应。深入学习友邻地市“企业无小事、服务无借口、落实无明天”的“三无”工作精神,求真务实地提高服务引资水平,提升招商成效。
(三)发挥特色优势,释放招商潜能
继续围绕农副产品、石灰石、煤炭等我县的资源优势,力争引进投资2024万以上的农业产业化企业2户,推动东方红、实佳山100万吨/年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加快发展。利用川硫厂、银化厂闲置资产,适时推动化工园区建设。加大“川威-贵飞”汽油苯、德阳化工集团、湖北楚冠集团有关化工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化工企业2户。
加快构建中等城市框架,做好城市基础设施,休闲旅游项目的包装、推荐,重点推进“资中古城、罗泉古镇、圣灵山地质公园”三大项目开发。
(四)完善招商方式,强化推进机制
强化企业招商主体地位,提升招商的可信性和实效性。继续针对重点目标区域,广泛开展“定向、定点、定人、定行业”四定招商,推进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注重引进项目与引进智力相结合,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引入先进适用高新技术和企业急需的人力资源,拓展招商领域和空间。主动与市五大招商分局、市三大产业办公室联系,求得支持。积极筹建云南资中商会,推动资中藉在外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落实项目倒逼机制,意向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