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业专题
1 中国鹅业生产、贸易与研究现状 1.1养鹅业在国内农业及农村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第一鹅业生产大国。据中国农业年鉴1998-2001报道:中国养鹅数量和屠宰量每年以5%~6%的速度递增;到2001年,中国鹅存栏量为2.08亿只,占全球存栏总量的86.3%;肉鹅年屠宰量为4.50亿只,占世界屠宰总量的92.0%。养鹅业每年为社会提供鹅肉约110万吨,羽毛(绒)约5万吨,总产值超过200亿元。产品出口东南亚、日本、南韩、台湾和香港地区。可见,中国鹅业在国际上占有优势地位,将成为中国农民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之一。 l.2中国鹅品种一枝独秀 中国鹅品种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狮头鹅、溆浦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浙东白鹅、豁眼鹅和太湖鹅等都是十分优秀的中国鹅品种。狮头鹅是我国体型最大的肉用鹅种,以生长快、产肉性能好著称,56、60、70日龄体重分别达到4.5~5.0、5.1~5.5和6.0千克;经30天强饲后,鹅肥肝平均达到630克。溆浦鹅体型大,生长快,产肥肝性能强,肥肝平均重量650克左右。东北豁眼鹅是世界上产蛋性能最好的鹅品种,平均产蛋量为129±26.5个/年。皖西白鹅和浙东白鹅生长快,肉质好,羽绒洁白质优,70日龄的乎均体重能达到36-4.0千克,产羽绒量达到150-250克
/只,是国内最优秀的羽、肉兼用型鹅品种。四川白鹅的产蛋、产肉、产羽绒性能均衡,是国内十分优秀的多用途鹅品种。第1年平均产蛋量能达到50个/只,第2、3、4年产蛋量平均达到60~70个/年;肉鹅90日龄的平均体重达到3.5~4.5千克;每只鹅产羽绒量达到100~l50克。可见,在中国饲养的诸多畜禽品种中,我国鹅品种是屈指可数的、不依赖进口的优良品种,其生产性能已进入世界同类良种的先进行列。 1.3中国鹅业科学研究投入乏力,举步维艰 尽管中国鹅品种丰富多彩,品质优良。但是中国鹅育种工作刚刚起步;鹅营养与生理研究工作至今尚未展开。鹅的科研队伍力量分散,科技投入微乎其微,接近于零投入。国家及国内企业对鹅育种、生理生化、营养、饲养及饲料配制技术、鹅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标准缺乏系统研究;鹅饲料配制缺乏科学依据,转化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鹅饲养方式、产品加工技术落后,产业化水平低。 2 产业化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 2.1传统优良品种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要 中国鹅生产目前处于小农生产状态,商品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程度较低。鹅种自繁自养,自生自灭,保留了原始的种质特性。国内鹅的育种工作进展缓慢,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刚刚开始。在国内所有鹅品种中,群体整齐度差,品种内个体间的生产性能差异显著,特别是个体的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例如中国豁眼
鹅、四川白鹅的优秀个体年产蛋量分别超过120个和70个,而平庸个体的年产蛋量仅有40~50个;中国狮头鹅优秀个体56日龄的体重超过4.5千克,而平庸个体的体重只有3.O~3.5千克。说明中国鹅品种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求;必须进行本品种选育,提纯复壮,提高鹅的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及整齐度。 2.2肉鹅饲养与饲料配制技术落后 国内外缺乏对鹅的生理生化、营养、饲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系统研究,造成肉鹅饲料配制缺乏科学依据,浪费严重,降低了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企业配制肉鹅日粮或根据经验配制或参考美国NRC(1994)年制定的家禽营养需要量标准。美国NRC推荐的肉鹅饲养标准数据来源于鸡饲养标准,误差较大,不能用于实际生产。例如,美国NRC(1994)推荐的4周龄后肉鹅日粮的能量、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2.54MJ/kg和15.0%,能蛋比为200∶1,日粮的蛋白质水平较低,不利于肉鹅生长;肉鹅0~4周龄钙磷的需要量分别为0.65%和0.30%,数据偏低,易导致肉鹅软骨症发生;肉鹅0~4周龄和4周龄后日粮的蛋氨酸加胱氨酸需要量数据较低,分别为0.65%和0.50%,显著抑制肉鹅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关于肉鹅微量元素Cu、Fe、Mn、Zn、Se、I、Co、Cr等的需要量及维生素A、D、E、K、烟酸、核黄素、胆碱和叶酸等需要量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深入研究并制定中国肉鹅饲养标准是产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迫在眉睫。
2.3产品无严格的安全卫生标准 在欧洲先后报道了二恶英事件和疯牛病后,人类对食品的安全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苛求,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品质要求更高。中国鹅产品准入国际市场的首要条件是安全、无疾病污染、低残留;其次质量和价格指标应具有竞争力。因此,鹅产品生产过程应逐步实现标准化和无公害化,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鹅的生产技术、有毒有害成分检测技术、兽药使用法规、产品标准,制订我国的相关标准。并且要严格控制鹅饲养环境,净化鹅饮用水和洗浴用水,无害化处理鹅场排泄物。 2.4产品深加工水平亟待提高 鹅养殖业为人类提供了商品价值较高的肉和羽绒。但是,中国肉鹅深加工品种单一,附加值低,遏制了鹅业产业化发展。深加工能够增加产品品种,延长产品保存期,增加产品的总销售量,有利于产品销售和稳定市场价格;深加工能进一步挖掘鹅的潜在经济价值,将目前经济价值相对较低的鹅肥肝、血、胆、掌、油、裘皮。羽绒、羽毛等加工成经济价值较高的食品、医药和纺织品。例如,我国目前从法国进口的净重225克的鹅肝罐头在北京市场的零售价格达到780元,北京涉外饭店进口法国的鹅肝酱价格为27美元/200克,而在国内购买的鲜鹅肝价格为220元/千克。可见鹅肥肝加工将极大地提高鹅的经济价值。但是,目前鹅肥肝的消费市场狭窄。 3 鹅业发展趋势预测 安全卫生和营养保健是今后食品
产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必然趋势。纯天然、无公害、低残留、营养丰富,色、香、味均佳是消费者永远追求的目标。国内外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要求将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平衡、安全保健的方向发展。鹅抗病能力强,发病率低,常用饲料中无需添加任何药物,鹅肉中无(或低)残留;并且鹅肉产品的营养特性为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应该强调指出:中国消费者没有消费鹅肥肝的习惯;鹅肥肝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冲国鹅肥肝产品品质较差,竞争力不强,出口困难重重。因此,中国鹅业发展应以生产中国普通消费者需要的鹅肉为主体,其次是羽绒。而鹅肥肝生产在近几年内不可能成为主流产品。 4 我国应对的策略 4.1建立肉鸽良种繁育体系 中国鹅品种十分优秀,不同品种的生产性能特点差异显著。例如,狮头鹅生长快,而繁殖性能差;豁眼鹅生长慢,而繁殖性能高。充分利用各品种的优点,克服缺点十分重要。因此,应特别重视品种资源保护和本品种选育工作,不断提高种群的生产性能和整齐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家系选育方法和表型选择技术,建立品系繁育体系,进行配套系杂交利用。 鹅繁殖性能低,并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是制约养鹅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采用“北繁南养”模式可能提高种鹅的繁殖性能。我国地方黄鸡在北方条件下的产蛋性能显著高于南方(约高20%~30%);北方蛋鸡的产蛋性能优于南方。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