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及展望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及展望
新湖期货董事长 马文胜
次贷危机引发的本轮金融风暴,正是在全球经济越来越一体化背景下,才最终演化成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对全球经济和实体产业的巨大冲击,至少目前来看远未结束。尽管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在全力以赴救市,如采取联合降息、货币互换、经济刺激方案等积极措施,但效果尚不明显。而在如此动荡的经济环境中,期货市场的功能正得以充分发挥。比如,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很多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但还是有相当一批的企业通过有效利用期货工具成功规避了风险。我们有一家粮油贸易商客户,在本轮特殊行情中在豆油和玉米上成功规避了2亿元的风险,这说明期货市场在当前高风险市场中正在发挥很好的作用。
一、全球经济发展,促使期货市场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应该说,本轮全球经济发展具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快速发展三大特征。首先,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程中,WTO有利推动全球平均关税的降低,极大促进了全球物流的发展,进而也促进了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其次,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促进了信息流快速流动,信息对称性增强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再次,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发展,促进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因此,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同时也促进了价格的透明和流动。所以价格波动的风险,越来越成为全球各产业中企业所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全球期货市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正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受益于产业定价和风险的对冲的实际需求增长。
目前我们都存在这样的共识,即次贷危机是引燃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那么这个传导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第一,次贷危机原本是一个点上的危机,如果是发生在英国、日本或其它地区,或许只会出现如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区域性或局部性危机。但次贷危机却发生在美国这个以消费为经济增长主导方式的世界核心地带,中心出了问题,外围或边缘必然受到感染。
第二,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货币体系传导了这次危机。自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元正式取代黄金成为世界货币本位,之后又经历了固定汇率美元本位制和浮动汇率美元本位制等历史阶段。即便曾出现过美元兑日元和欧元的大幅贬值,但欧洲美元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美元持续
贬值使其具有领先成本优势。此外,各国央行也通过不同方式购买美国产品(如中长期国债)作为外汇储备,可以说美国不断在向全世界发售其金融产品。一旦出现问题,波及层面将非常广泛。
第三,近几年在货币政策宽松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产业都出现不同程度过剩。在金融行业则体现为机构和产品过剩,美国五大投行在本次风暴中倒下三家,其余两家转型为储蓄性银行机构,应该说这是一次洗牌。过去由于竞争激剧,有些机构从差异化战略角度出发,尝试推出一些高风险/低收益业务或是个性化产品服务以吸引客户,并通过采取信用增级技术转嫁名义风险,而风险实际上并未移除。因此,当经济出现调整迹象时,各类产业整合将不可避免,但会经历一定的时滞性。因此,上述三个因素在同一时点上共振放大了次贷危机的传导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轮危机实际上也促使全球风险对冲意识进一步增强。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品种在遭遇三个停板,甚至强制减仓后,持仓得以迅速恢复,全行业保证金在“十一”后比“十一”前还高的原因。 二、期货市场对经济的宏观作用
理论而言,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两大功能。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在期货公司运作实践中,我们逐步对期货市场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从宏观视角来看,“套期保值”发挥的是平衡杆作用。运动员在走钢丝时手中握着平衡杆,虽然平衡杆和钢丝上下晃动,但运动员正是借助平衡杆才能安全走过去。企业套保正如运动员手中握着平衡杆,而实体产业的风险则通过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通过套期保值功能得以化解。
其次,“价格发现”发挥的是弹簧作用,即当现货价格涨势过快时,期货市场形成一个回调的压力;当现货价格过低时,期货市场又对其形成一个向上的推力。不妨以证券市场为例,前期我们曾做过一个关于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影响的实证课题,通过上证综指与其它四只主要股指(道琼指、S&P500、恒生指数、KOSPI200指数)的比较发现,股指期货不仅增强了现货市场弹性,而且对其顶部构筑形态也造成影响,即单一市场(缺乏股指期货的市场)容易出现单顶(V字型反转),而双向市场(存在股指期货对冲机制)则易形成多重顶结构(M型)。
我们同时发现,上证综指不仅是单顶而且震荡盘整时间周期极短,甚至单边上升和下挫势能都非常强,在如水势般倾泻而下时,任何投资者包括监管层连缓冲余地都没有。事实上,这正是股指期货功能的体现,当市场上可以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对冲操作和风险管理时,投资资金所面临的压力能够得以适度缓解,而且类似结构性产品也能充分实施投资组合保险技术。这样市场走势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