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机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针刺伤是医疗操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可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危害:
职业暴露后可导致血源性疾病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发生感染的危险程度与锐器种类、暴露方式、接触物与量的多少、暴露血液、体液中病毒的含量和原病人疾病严重程度、暴露者防护情况及暴露后处理方式等有关。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就意味着可能发生相应血源性疾病感染,来自心理、生理、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工作状态也随之受到影响。
职业暴露现状:
2016年我院床位数大幅度增加,我们发现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如下图所示:
2016年1月-3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通过对医务人员的现场调查,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原因为: 意识 防护措施不到位,警惕性不高,等到发生后才做处理
入科前未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考核
新职工人数猛增 保洁人员知识水平较低 人员 培训力度不够,职业暴露防护、紧急处理知识欠缺
损伤性废物未扔入锐器盒,掉落在地,或混入黄色垃圾袋
对职业暴露危害认识不足
普遍认为小概率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对职业暴露危害认识不足
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 专科负责人对工作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不够重视 锐器盒需计算成本
未建立奖惩机制,漏报率较高
医学教材缺乏职业暴露相关知识
医院床位倍增,工作繁忙,诊疗操作易发生针刺伤
有些医疗器械处置时身易引起针刺伤
医疗废物方面督导工作不频繁
管理 环境 应对策略及干预措施(Do)
⑴加强防护知识宣传与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安全意识。2011年医院床位倍增,新进大量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护士,我科加强了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过多次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宣教,要求临床科室对每位新进医务人员入科前务必做好安全防护的培训,告知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发生针刺伤后应如何及时正确处理。自2012年1月院感科要求各临床科室每季度对该科所有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相关知识系统培训,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是其中一个重点,要求各科室培训后并记录备案。为加强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宣传,要求各临床科室将“职业暴露处置及上报流程”、“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宣传版面上墙,确保所有医护人员熟悉,减少职业暴露发生。
⑵强化落实报告制度。目前职业暴露监测为被动监测方式,存在一定的漏报率,因此,我们要求医务人员应及时上报所发生的职业暴露。
⑶暴露后正确处理。我们要求医务人员一旦发生针刺伤,要及时处理局部伤口,同时进行相关的血液监测,由专家对针刺伤的损害进行评估,确定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制定追踪观察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可疑或确定护士为接触肝炎病人血液的针头刺伤,注射相关疫苗。
⑷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恰当安排工作量。工作条件的改善对于降低针刺伤的发生有着显着的作用,在工作繁忙或抢救病人时做到忙而不乱,相互配合,不违反操作规程,能大大减少针刺伤的发生。如各病房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新增医务人员,以便合理安排工作量。
⑸改善设施设备、优化工作环境。此外,我们在采购医疗用品时,优先考虑具有安全装置的医疗护理用品如:安全注射器、安全输液器安全型留置针无针连接系统等。同时,在病房、走廊以及工作区域提供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盒。工作量大、操作频率过高是引起针刺伤的间接原因,因此各科应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工作。比如,病房早上工作较繁重,应适当增加护士人手,防止差错的发生。
⑹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置。所有使用过的针头都应该置于锐器盒中。整理物品、处理使用过的针头、使用过的针头未丢入锐器盒,是发生污染针头刺伤的高危环节。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应及时处理使用过的裸露针头以及其他具有锐利面的玻璃器皿,必要时将锐器盒携带至病人床旁,以便处置。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人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锐器盒不能过满,以减少刺伤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