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一生可持续性的发展。
1.深入分析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脱离幼儿生活的现象及原因;
作为幼儿园基层工作者,我们在实践中确实发现,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术”多“美”少、程式化的简笔画教学、美术教育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等现象还比较普遍。既然不是个别现象,那么事情的存在总有一定的原因。我们设想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个别访谈、分析研究,追溯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让幼儿园美术教育真正回归幼儿生活之中。
2.探索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策略;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回归生活”不是一种时尚的教育口号,而是切实需要我们付诸实施的教育行为。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如: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与生活联系也非常密切,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在生活场景中开展参观、调查、记录、创作等系列项目活动;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构建了“田野课程”等。那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教育策略,才能让“回归生活”真正落实到教育行为,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通过研究,我们将力求探索一些可行的教育策略。 3.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世界,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
(1)热爱生活,关注周围世界
在孩子的眼里,生活是美好的,更是丰富多彩的。尽管孩子对生活的认识还很稚嫩、肤浅,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用特有的方式关注周围世界、感知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使幼儿把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更加热爱生活。 (2)审美情趣
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会产生移情作用。我们将利用周围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开展审美表达和艺术欣赏活动等,使美的感受性得以升华,并由美术这种符号化的人类情感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演化为自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表现,从而更富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 (3)创造能力
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潜能。美术是幼儿创造的自然表达。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成人有关美术创作的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表现常与成人不一样,甚至比成人的更纯真、更富有创造性。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创意空间,引领幼儿直接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融入生活,利用生活中
的自然材料、社会资源等,让幼儿创造性地进行美术活动,并用心体会幼儿的美术作品,真正解读幼儿的心灵。 (4)人格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幼儿园教育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美术活动为幼儿真正人格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质就是人格化的过程。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包含了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领悟,以及把这一体验赋于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加以描绘,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使真、善、美的熏陶得以人格化。我们的研究不仅着眼于幼儿的现实生活,更立足于未来生活,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促进教师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美术教育观。 教师是课题开展的实施者和研究者。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美术教育观是课题顺利进行的关键。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将更加系统地学习相关美术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美术欣赏水平、表现能力等艺术修养,提高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策划、反思、评价等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与幼儿、与课程共同发展! 1.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脱离幼儿生活的现象探析 2.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 (1)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研究
(2)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资源研究
(3)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互动式主题活动中的美术教育研究、开放式户外写生中的美术教育研究、体验式饮食活动中的美术教育研究、渗透式节日活动中的美术教育研究、自主式游戏活动中的美术教育研究、互助式亲子活动中的美术教育研究等)
(4)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研究(幼儿家庭美术教育与个性发展研究)
3.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师幼互动研究(生活中的“你”与“我”)
探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回归幼儿生活的美术教育的内容、资源、途径、方法以及教育评价等。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活动。他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就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他认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绘画可以表现儿童的美感;二、绘画可以发展儿童的思想;三、绘画可以增进儿童的知识;四、绘画可以联系儿童的目力和手力。
儿童心理学家黄翼在《儿童绘画之研究》一书中说:“儿
童的绘画和美术家的绘画不同,并不是狭义的美术,而是一种游戏。在儿童自己,并无意要所画的东西美观,也不大着意要他准确,只是自由地发表他的意念而已。”
孔起英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中指出,幼儿美术是幼儿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幼儿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是幼儿个性的表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刘晓东在《儿童教育新论》一书中认为: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儿童从情感侧面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表达、是与儿童整体发展密不可分的。
美国当代美育界权威人士罗恩菲尔德认为:对儿童来说,艺术是表达思想的“语言”,儿童的艺术表现不能受到任何外来的干涉,他们应该无所顾忌地运用内心的创造性冲动,对自己的艺术表现充满自信。他倡导:教师不应干涉儿童美术的学习,不要试图教儿童如何画画,而应按照其发展的阶段及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引起并维持儿童创作的动机,让他们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发展美术能力。对儿童美术的评价,他则强调把儿童的感情、智能、身体动作、知觉、社会性、美感、创造七个方面的发展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