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8题,每题2分,共36分)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C.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1~2题图 2.与图示区域C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行政区 ②干湿区 ③三江平原 ④宿迁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据此完成3~4题。
第3~4题图
- 1 -
3.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4.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不同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第5~6题图
5. 图中箭头甲表示的要素最不可能是
A.资金
B.产品
C.劳动力 D.技术
6. 图示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有可能造成
A.M地经济发展趋缓 C.M地能源更加短缺
B.N地环境质量下降 D.N地就业压力加大
下图为“辽宁省2007年和2015年三大产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7~8题。
- 2 -
7.2015年,该省处于区域发展的
A.传统农业阶段 B.工业化初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8.与2007年相比,辽宁省2015年
第7~8题图
A.地域联系更加密切 B.区域核心的范围变小 C.环境质量大幅提升 D.高科技产业占比降低
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该区域蒸腾作用显著减弱,可能直接导致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
10.下列措施中不能促进该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是第9~10题图
A.立体种植 B.退耕还林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下图为“某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1~12题。
第11~12题图
11.在“畜牧养殖”和“农业生产”系统中能体现物质循环利用过程的是
A.②—③—④—⑥—⑤—①
B.①—②—③—④—⑤—①
- 3 -
C.④—⑤—⑥—⑦—⑧—④ 12.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好处是
D.③—④—⑥—⑦—⑧—③
A.促进了矿物能源的开发利用 B.扩大了农业生产的规模 C.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 D.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大约在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4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下图,完成13~14题。
第13~14题图
13.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1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减少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下图为鲁尔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读图,完成15~16题。
- 4 -
15.鲁尔区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是
A.钢铁、化学工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降低 C.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D.钢铁企业规模缩小,化学企业规模扩大
16.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地区,有的高炉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A.靠近海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B.鲁尔区西部和荷兰劳动力丰富 C.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D.盛行风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污染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
第15~16题图
第17~18题图
17.“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18.“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