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刘同:我也曾怀才不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刘同:我也曾怀才不遇

《这么说你就被灭了》自序

文/刘同(光线传媒节目部联合总经理、《职来职往》职场达人)

很早很早,看过一个笑话。

说是一位有钱人驾驶着自己新买的小型直升机,在空中特别得瑟地飞。得意扬扬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迷路了。

他看到前面一栋高楼的楼顶站着两个人,于是降低了高度,声嘶力竭地喊着问路:“嘿!你能告诉我,我在哪儿吗?”

两个人抬头,用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这位可怜的富豪。半天,其中一个大喊着:“嘿!伙计,你现在在飞机上!”

这是一个关于美国律师的笑话。

有钱人立刻判定那个大声告知答案的人是美国律师,因为他提供的消息准确无误,没有漏洞,但却毫无价值。

这是一本关于职场的书,我无意针对大洋彼岸或者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律师。我想说的是,在关于职场那点事儿上,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传媒,无论是期刊、报纸、电视或者其他,都开设了职场相关的专栏,传授各种各样所谓的技巧、攻略,甚至声称发现了办公室里的BUG,你可以利用。

所有内容都在对你说:“按照我的来,你可以无限打怪!无限升级!” 事实是这样吗?未必是,这类指导,给你带来的多是一些大而无当,看似准确无误,没有漏洞,实则毫无价值的信息。

这就像你在休假的时候,有人告诉你,你应该去钓鱼。这能给你带来乐趣和收获。也有人告

诉你,什么水域更适合钓鱼、什么钩子能钓鱼、什么鱼饵能诱鱼。那些都是对的,可问题是,你也许更想知道,你常去的水域如何能更好地钓到鱼、自己已有的钩子如何才能钓到鱼、筐里的鱼饵如何引诱到更多的鱼。

活在当下,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职业。就连貌似能够睡到自然醒的SOHO族,其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职场关系,只不过是将办公室搬进了卧室。同样,你也有合作伙伴、有同事、有客户,有能够影响你的重要的人。

任何人,只要你做事,就无法逃离职业的概念。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办公室,除非你六根清净,跳出红尘。即便你是个和尚、师父,难道你忘记了,庙里还有方丈、监寺这些职位?是不是又绕回了所谓的职业圈子?

我不是传说里的专家,年纪也不是特别大,也没有多丰富的自身经验在其中。只不过凑巧,我是个职业人,又做着那么一个关于职业和职场的栏目。不能说因此我对职场比别人有更多的了解。事实上,我的确是在每期节目里,倾听着别人关于职业和生存的故事、疑惑、问题。

节目结束后,对这一切来说仅仅是个开始。有人会觉得,刘同这个人说话、办事、考虑问题蛮有意思的。所以发邮件、写信,甚至到微博上留言。他们怀着对职业的敬畏,用上“请教”二字,想从这里得到一些如何解决问题的答案。这让人不得不感动,然后谨慎。你要知道,一个建议也许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困境,让他更进一步。

除了自己的职业经验和这档节目外,我不觉得自己有太强的为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少我不是万金油,也不是MBA商学院里的资深教授。对很多问题的研究,只能说是浅尝辄止。这个时代太高效也太浮躁,总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在等着你。你没有办法在一件事情上纠缠太久,弄个底掉儿。

“请教”这个词,让我很汗颜。“指导”两个字,又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没有资格去做这两件事情的主体。我所依仗的,不过是看的多一些、见的多一些、自己犯过的错误多一些,

以及从别人的经历和谈论中汲取相关经验的机会多一些而已。

职场没有教科书。我更不是能透彻地讲清楚一二三四,将问题剖析得明明白白,一针见血的专业人士。所以,这些注定了这本书的内容不会像传媒上司空见惯的一样,有理有据,洋洋洒洒。

身在职场,最重要的是什么?对我个人而言,是成熟。从入职开始,每个人都迎来了另外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周期。对一个新人而言,无论是谁,都有着无限的未来和可能。然而你成熟的速度和成长度,慢慢地将你的成就定格。

看看办公室里的呵责:“事情怎么能这么办?”“这份计划你重新做了拿给我。”内在的含义无一不是,你怎么这么不成熟,连这种事情都做不好。如果你听不懂这个画外音,那么你完蛋了,你只记得去弥补眼前的缺失,却永远找不到真正提升自己的根源所在。

当领导斩钉截铁地说出“你不太适合这份工作。”“幼稚!”的时候,往往象征着你旧生涯的终结。如果你还不能从中找出点什么的话,那么新的职业即便到来,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过。

成长的过程也许很短暂,也许很漫长。针对每个人,需要的时间不一而足。但是即便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也肯定有幼稚和不足的一面。区别无非在于成功的人,幼稚的一面较少,而不成功的职业人士,身上到处都能让人投来“小样,你新来的吧”的眼神。

在我们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话,许许多多的事,都是别人不会告诉你,而只有父母会直白地说出来的。

这也正是我写这本书的想法所在。我本身也不是一个太成熟的人,但是我见过太多人不成熟的一面,听过太多不成熟的故事。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也愿意直白地说出那些传媒上遮遮掩掩,不敢,或者不想说出的话。

这些话可能会让你感到不爽,感到阵痛,甚至深恶痛绝。可是能起到一点改变和借鉴的作用,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

要声明的是,这本书不是万用灵丹,更不是职场百科全书。只是在某些问题上,我告诉

你,我会这样看,很大程度上,你的上司和同事也会这样看。

这是一本关于职场真话的书,也许观点和意见与你所读到的那些截然不同。你可以选择继续下去,也可以选择合上书页。选择的权力在你,而书写的权力在我。

在这里,与所有想褪去“幼稚”外衣的读者共勉。希望我们能从这些也许并非具备很多共性,甚至有些生僻的事情和经验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换下职业生涯中“幼儿”的开裆裤,一起成长成熟。

摘自刘同著《这么说你就被灭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9月

附:

刘同:坏孩子也有自己的天空

文/李响(《职来职往》主持人)

认识刘同是10年前,我是湖南娱乐频道的主持人,他是那个频道娱乐新闻节目的实习编导,没怎么打交道,因为互相看不惯。

10年后,再见到刘同,我是《职来职往》的主持人,他是光线传媒电视资讯事业部副总裁,他喜欢考我,我喜欢糗他,我们成了兄弟。

去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有关职场的书《这么说你就被灭了》,让我帮他写个推荐,我记得我是这样写的:10年前的刘同,恃才自恋、桀骜不驯,10年后的刘同,温良恭俭、性情才俊。如果你想见识他现在的优秀,请看《职来职往》;如果你想知道他曾经的可恶,请看这本书。

我自认为这段推荐写得比较诚恳,没有为了效果而夸大其词、虚张声势,因为早些年的那个刘同真的不怎么样。

千杯不醉俘获电视湘军

到大三的时候,刘同已经渐渐放弃了刚入学时的幼稚想法,他慢慢明白,师大中文系跟进宣传部、走仕途没有一分钱的必然联系。在省会城市生活,眼界逐渐开阔,他对媒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寒假回家,他去郴州的电台实习,正好所有正式员工都要放假,电台主持人都想早点休息,刘同这些实习生们就有机会上手,帮忙剪辑、帮忙主持连线节目。那时候他的普通话不好,恰好电台有方言节目,还透着亲切。连线那头都是些细琐的事情,比方说谁家有套房子要出租了,600元一个月,他就用方言帮着传达信息。

偶尔也有不靠谱的电话打进来,比如说有一辆套牌车要转卖,售价多少,刘同就傻不棱登地在节目里说:是这样的,有一位姓杨的先生,他有一辆套牌车要转手,谁要套牌车可以跟他联系。后来他才知道,套牌车是违法的。

情人节的时候,人家打电话来点歌,刘同接电话:你好,请问你要点什么歌给你男朋友?那女的来了一句:我要点一首,《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他一听,傻了,啊?就赶紧把热线切掉,还在那儿装:喂,喂喂,这位听众的电话断了,可能是信号不好,我们来接听下一个。

虽然这段实习期很短,但媒体都有共通性,多多少少还是积累了些经验。

那时候,湖南电视台总编室有一本内刊叫《新电视》,是内部交流用的,要招实习生,就去湖南师大中文系。一看刘同的简历,在电台实习过,做了那么多节目,就选中了他,安排他做主编助理。

刘同:我也曾怀才不遇

刘同:我也曾怀才不遇《这么说你就被灭了》自序文/刘同(光线传媒节目部联合总经理、《职来职往》职场达人)很早很早,看过一个笑话。说是一位有钱人驾驶着自己新买的小型直升机,在空中特别得瑟地飞。得意扬扬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迷路了。他看到前面一栋高楼的楼顶站着两个人,于是降低了高度,声嘶力竭地喊着问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q4d75513p1lh1d7s6x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