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内向的人,在职场沟通中没有说服力,影响自己的发展机会,社交场合与人打交道时,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给人不好的印象。
今天就给性格内向、说话没有逻辑的人,分享一种“结构化思维”,帮你建立思维结构,才能使得语言表达更有逻辑、更清晰。
掌握这种思维,并且熟练运用到实践中,你就是沟通大神,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01.结构化思维是什么?
结构化思维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面对问题时,通过某种结构,把它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它的实质是,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大致的一种思路是,把最顶端你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再将这些方面进行二次分解,形成若干个组成这些方面的原因。
当然,如果问题不够细致,你也可以再分解成若干部分。有了这个结构以后,你可能会发现,你可以找到很多的解决方案,不仅是能把事情想全,而且还分析的很清楚。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
如果让你在3秒钟内,记住图片中的这串数字,是不是觉得很费力?那么如果进行排列一下,是不是觉得很容易记住?
其实这两组数字是一样的, 只是第二组数字的结构更加有规律,为什么你很难记住第一组,却能够轻松记住第二组呢?
因为它更符合我们大脑的使用习惯,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规律: ?不能一次有太多的信息; ?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在解决问题、进行决策的时候, 常常觉得脑子里一 团乱,很多信息迸发出来,但你就是无法将他们变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一个理性的选择。
这种状态持续时间一长,我们的大脑就要罢工, 开始头疼,可问题并没有解决,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大脑处理不了太多零散而复杂的信息。
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面临选择以及与人沟通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个结构,将所有的碎片信息放进去,就能够大大减轻大脑的负担,更容易地解决问题。而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思维”。
02.结构化方法是什么?
这种结构化表达有四大原则,分别是:结论先行、以下论上、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结论先行,先总后分,强调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果后过程、先结论后原因的表达顺序。
?以下论上,逐层论证,有论据才能让论证站住脚,以下论上强调前因后果、细节过程,是有序的层层论证。
?归类分组,简化信息,对结论的分论点进行分类概述,就形成了金字塔层级。 ?逻辑递进,有序排列,有顺序的内容才容易被人理解和记忆,比如说时间顺序,昨天、今天、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