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胡辰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1期

摘要:德育模式建构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级学校相继掀起了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热潮,相关学者和德育工作者从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出发,结合理论研究成果和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建构起各具特色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急需突破的困境。在分析认识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加具有实效性的学校德育创新模式,有助于突破困境,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学校德育模式;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11—03 一、我国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

通常认为,德育模式是一种教育模式,是运用“模式”研究法,对在德育现象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为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德育经验加以抽象化、结构化,使之形成特殊的理论形态。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理念支配下,对德育过程及其组织方式、操作手段、评价机制做出简要的特征鲜明的表述。[1]

纵观当前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有的以德育基本理念为核心,有的以具体目标、教育内容为核心,也有的以教育过程、教育途径、教育方法为核心,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德育模式创新、提高实效性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也是我们继续建构学校德育创新模式的起点。总的看来,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建构的学校德育模式按其侧重点基本可以概括为五种类型。 (一)强调学校德育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学校德育普遍实行的是一种单向灌输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最大缺陷就是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无法获得受教育者的积极认可和参与其中,从而弱化了德育的效果。针对这种现象,研究者们认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代表性的模式有:主体性德育模式、参与性德育模式和自主性德育模式。 (二)强调学校德育的方法途径:重视实践体验

人的生活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变化的,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的道德理论才是彻底的,才能够说服人和被人所掌握。因此,只有从实际活动着的人的现实生活过程出发,实现学校德育向生活的回归,才能因为其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扎根于其心中,形成深刻的道德信念,并能够在实践体验中外化为真实的道德行为,实现学校德育的使命。在此理念指导下构建的德育模式有:体验式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模式和实践德育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强调学校德育的内容:关怀生命,关注兴趣

新时期,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科技道德危机、网络伦理危机等,成为提倡“生命关怀”的主要时代背景。学校德育工作者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提出“生命关怀”取向的学校德育模式,突出表现在将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死教育、安全教育等作为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内容,彰显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适应和发展、体验和感悟的环境,将生活内化为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取向,提高德育的实效。[2]代表性的模式有:生命德育模式和活动德育模式。

(四)强调学校德育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互动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和动员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德育合力。[3]我国传统学校德育无力或低效,从教育者层面看,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无法形成德育合力,无法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提供保障和支撑。针对这种现象,研究者们认为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要重视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互动,树立“大德育观”。代表性的模式有:“大德育”模式。 (五)强调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社区)间的合作

学校德育不仅要重视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动,实现系统内的和谐。还应该认识到,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外界环境的支持和配合,传统学校德育因为存在三者的脱节,往往陷入“5+2=0”的困境。针对这种现象,研究者们认为必须重视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社区)之间的合作,共同营造学校德育的良好环境。代表性的模式有:三位一体德育模式、家校互动模式和学校社区互动模式。

当然,除了上述所列举的五种基本类型,目前学校德育模式种类还很多。应当说,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学校德育模式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理论层面看,关于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由不自觉过渡到了自觉,吸引了很多德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者的积极参与;从实践层面看,学校德育创新模式层出不穷,不断被建构和应用于实践,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应在此基础之上,将学校德育模式研究进一步向前推进。 二、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困境 (一)模式研究的经验化痕迹还比较重 1.实证性研究不足

目前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往往是对学校德育存在问题的描述,有实际意义的实证研究过少。研究者大多是一般的理论阐述,泛泛而谈,缺乏问卷形式和实地调查分析。这种研究视角决定了研究方法往往是抽象的,更多的是经验层面上的理论描述,应然层面的多,实然层面的少。未能有效针对新时期学校德育的时代特点和各个学校的德育工作实际,没有深入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心理特征,从而导致建构的学校德育模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明显不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理论性研究不足

学校德育模式建构的意义在于建构一种相对固定的工作样式与方式,因为其具备普遍性、客观性和可推广性,可以推广或者介绍给其他单位和个人,能够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借鉴和指导。但纵观目前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往往是就事论事,从实践经验出发进行的归纳式的模式建构,停留于经验操作层面,缺乏理论上的提升和进一步凝练,无法建构起具有教育模式和工作模式的意义的、产生一定影响力的学校德育创新模式。 (二)模式研究的系统性观念还未完全建立

学校德育究其实质上应视为一个复杂有机系统,建构学校德育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环节的通力合作和各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从理念到结构、从过程到评价、从内部要素到外部环境,必须予以统筹考虑。但纵观目前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现状,系统性观念尚未在学校德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中达成共识。 1.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统筹考虑不足

学校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是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诸要素的有机统一。如果将之孤立,分别进行研究,顾此失彼,将无法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纵观目前学校德育模式研究和建构,不难看出,名目很多,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很多模式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某一个方法、某一种途径、某一方面内容的理论概括,没有在系统性观念的指导下,实现系统内部诸要素的最佳建构和配置,在系统的整体优化中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2.系统与外部环境要素的统筹考虑不足

系统总是在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和结构,发挥出系统的整体功能,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也应在与外部环境要素的统筹中获得保障。要重视学校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的相互协调,与家庭、社会、社区等的相互支撑。目前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和建构,对学校德育与外部环境要素之间的互动已经有所重视,但研究往往针对某一要素展开,缺乏在系统性观念指导下的全局考虑。同时,很多德育模式的建构,将研究的视角只是放在学校的外部环境,对学校德育与学校内部环境之间的互动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三)模式研究的实践操作层面还比较薄弱

目前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和建构,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尤其是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成果并未行之有效地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德育有着特殊的功能和地位,在公民素质提升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创新模式研究和建构,应密切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在解决现实问题

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胡辰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1期摘要:德育模式建构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级学校相继掀起了学校德育模式研究的热潮,相关学者和德育工作者从学校德育工作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pzp90odsf6b8ve00zsa83uyx9681900v8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