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生版 散文类阅读训练- 副本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0 专题五:散文类阅读训练 例 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茶尖上的大千世界

蒋蓝

近日阅读了两部日本人写于百年前的游记,其一是山川早水的《巴蜀旧影》,另外一部是中野孤山的《游蜀杂俎》。巧合的是,他们用日本人特有的认真与细致,工笔描摹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致与奇异物产。峨参、雪胆、白腊、水晶、楠木、枞树、谷类、蟠桃等等,应有尽有。沉重的物质世界在佛光与“兜罗锦云”的笼罩下缓缓飘飞,而峨眉山的茶香,却让飘飞的世界舒缓下降,在一盏茶的时光里纤毫毕露,亭亭玉立,反刍背光之物的氤氲。但看来这两位日本旅行者并不精于茶道,游记里只提到此地“盛产毛茶”。而据《峨眉志》记载:“峨山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绝顶处产茶一种,味初苦而终甘,不减江南春茶。”1964年,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到峨眉山万年寺与老僧品茗对弈,对所品之茶盛赞不已,便问道:“这是何种名茶?”老僧人答道:“此茶乃峨眉山万年寺一带高山上的特产,尚未命名,就请元帅赐名吧!”陈毅元帅凝视杯中之茶,只见汤清叶绿,芽脉碧透,一派盎然生机,便由衷地说:“这茶多像鲜嫩的竹叶啊!就叫竹叶青吧。”从此,蜀中名茶竹叶青,便远播四方了。

其实陈毅元帅喝的那茶,故名就叫“峨眉雪芽”,是中国扁平绿茶的代表,更是蜀茶中的佼佼者。唐时谓“峨眉白芽”、“峨眉雪茗”,宋时又有“雪香”、“清明香”的雅称。唐代诗僧贾岛在《送朱休归剑南》一诗中道:“芽新抽雪茗,枝重集猿枫。”可见当时由峨眉山道、佛两门焙制的“峨眉雪芽”在唐代已是闻名遐迩,位居国茶之列,飘香长安了。

如果说很多绿茶是雨雾的宠儿,那么,“峨眉雪芽”则是雪的公主。峨眉山风景区西面的小凉山方向,至今存在着一种鲜为人知、被世界气象和物候学界称为“华西雨屏”现象的特殊气候带,形成了每年长达140多天的峨眉雾凇、130多天的雨淞、近百天的雪霁现象。因为雪的滋润,茶的香气滋味会更胜一筹。今天,代表峨眉山茶文化的“峨眉雪芽”两万余亩有机生态茶园,分布在远离景区的黑水村、龙洞村等几个村落,仿佛森林放置在记忆底片上的倒影。在海拔800米一线的茶园,几乎被树冠如云的楠、樟、柏、杉所浸润;而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则由竹、棕、杉及乔木类药用植物杜仲、黄柏所重重掩映,形成奇特的共生。“峨眉雪芽”置身于一片净土,吸纳天地精华,与数千种野生植物、动物共生共荣。因此,天地之灵,并不总作佛门狮子吼,更多的时候,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泽被万物!

而今,在峨眉平原已经被油菜花铺垫出一层花毯的丽春时节,峨眉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茶园里,黝黑的茶树终于吐出一星嫩绿,击碎挂在枝条上的残雪,让春的天使之足,站立在针尖之上舞蹈!

在距离金顶不远的杜鹃池路边,我要了一杯“慧心”级的雪芽。冲入沸水,看着茶杯里的茶叶片片打开,一芽一叶,渐而聚集在杯底,根根玉立,宛如芭蕾舞的足尖。我端起杯子,慢闻细品,味淳意幽。水中的茶叶仿佛一个妙女舒展峨眉。我突然想,尽管峨眉山的得名有四种说法,历来争论不休,但有没有一种巧合,是某个人在此品茗,见茶叶舒展如女子之眉而获得一个惊人暗喻呢?呵呵,这些推测,只能留待好事者去评说了。

其实,任何一个钟灵毓秀之地,有名茶问世,好像总是合理的。但有名未必就好。那些深蕴大道的事物,总是以一种平常心,来面对喧嚣世界的。恍惚间,我仿佛明白了一些“峨眉雪芽”的玄机与禅意,事上有理,理中有事。须弥藏芥子是事实,芥子纳须弥是禅理。一片茶叶,蕴藏着峨眉山的天籁净土,蕴藏着飞舞于百峦青翠之上的晕光。一万年寺,一峨眉茶,如山光水影,在静心品茗中,人们总能感受到一些置身红尘之外的静美——这就足矣。

这伫立于水杯里的茶叶,舒展的峨眉,是普贤菩萨的“印相”(手的姿势)吗?所以,盏中暗香浮游、香溢四袭的峨眉雪芽,既无须像陆游那样去比较贡茶顾渚春,也根本无须去比肩龙井茶,因为,普贤的手影是不可比的。

【注】须弥藏芥子:须弥,古印度神话中的高山,后为佛教所用;芥子,比喻极为微小的事物。

(选自《极端植物笔记》,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陈毅元帅在不知蜀山名茶已有“峨眉雪芽”之名时,将它取名为“竹叶青”,虽然未免唐突,但也较好地体现了这茶中佳品的形状、色泽特征。

B.作者称“峨眉雪芽”是雪的公主,是因为这茶生长在峨眉山深处,不仅长年有雨雾相随,还常常与雪为伴,冒雪萌生,得到了不同一般的滋养。

C.峨眉山的得名有四种说法,历来难有定论。作者看沸水中的茶叶舒展如女子之眉,便推断山之得名乃出于这惊人的巧合,失之牵强。

D.文章结尾处,作者说顾渚春、龙井茶再好,也难以与“峨眉雪芽”比肩,因为前两种茶再好也是俗世之物,后者却是“普贤的手影”,是佛中圣物。

2.细读全文,简要说明散文标题“茶尖上的大千世界”的含义。(5分)

3.这篇散文在选材和结构上都颇具特色,请作分析说明。(6分)

2

规 范 训 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限时12分钟)

谁能辨认(节选)

余秋雨

我们历来被告知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与作家的个人苦难直接相关。也许歌德是个例外,歌德在美丽的小城魏玛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由这个例外又想起中国盛唐时期的大批好命诗人,以及托尔斯泰、雨果、海明威等很多生活优裕的外国作家,似乎也在例外之列。如果一个文学规律能把这么多第一流的大师排除在外,那还叫什么规律呢?

今天到了魏玛才明白,歌德在这儿的住宅,比人们想象的还要豪华。

整个街角一长溜黄色的楼房.在闹市区占地之宽让人误以为是一个重要国家机关或一所贵族学校,其实只是他个人的家。进门一看里边还有一栋.与前面一栋有几条甬道相连,中间隔了一个长天井似的石地空廊,其实是门内马车一道槽,车库里的马车一切如旧,只是马不在了。

车库设在内楼的底层,楼上便是歌德的生活区,卧室比较朴素,书库里的书据说完全按他生前的模样摆放,一本未动。至于前楼,则是一个宫殿式的交际场所,名画名雕,岁陈有序,重门叠户,装潢考究,好像走进了一个博物馆。

脚下吱吱作响的,是他踩踏了整整五十年的楼板,那声音,是《浮士德》一句句诞生的最早节拍。 我一间间看得很细很慢,在歌德家里一遍遍转。直转到每级楼梯都踏遍,每个角落都拐到,每个柜子都看熟,才不慌不忙地出来,慢慢向歌德档案馆走去。

档案馆是一个斜坡深处的坚固老楼。在二楼上,我看到了他们的笔迹。

歌德的字斜得厉害,但整齐潇洒,像一片被大风吹伏了的柳枝。席勒的字正常而略显自由,我想应该是多数西方有才华作家的习惯写法。最怪异的莫过于尼采,那么狂放不羁的思想,手稿却板正、拘谨,像是一个木讷的抄写者的笔触。

歌德到魏玛来是受到魏玛公国卡尔?奥古斯特公爵的邀请,当时他只有二十六岁。

德国在统一之前,分为很多小邦国,最多时达到二三百个。这种状态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风气的开化,但对文化却未必是祸害。有些邦国的君主好大喜功,又有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就有可能做一些招纳贤达、树碑立传的好事,很多文化精英也因此而获得一个安适的创作环境,留下佳绩。德国在统一之前涌现的惊人文化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就与此有关。

歌德在魏玛创造的文化业绩,远远超过魏玛公爵的预想,尤其是他与席勒相遇之后。

歌德和席勒在相遇之前,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主将,歌德以《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

以《强盗》,还有他们的其他作品,对封建意识形态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扫荡气势。他们的精神前辈,应该是那位现实身份低微而历史地位崇高的莱辛。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特意让主人公自杀前还在读莱辛的作品。

歌德和席勒在魏玛相遇之时,“狂飙突进运动”的锋头已经过去,而他们已在开创一个古典主义时代。历史将承认,德国古典主义的全盛时代,以他们的友谊为主要标志。

这三个人,构成了我们对德国文学起点性的印象。他们几乎都是哲学家,不仅深思,而且宏观,有极高的学术素养。这使他们的作品有一种罕见的终极沉思的品格。这种品格有两个走向,既有可能走向概念嶙岣的学者化方向,又有可能走向吞吐万汇的巨人化方向。相比之下,歌德是全然走向了后一个方向,莱辛、席勒两者兼融,在后一个方向上却没有歌德那样圆满。当然,这与歌德的优裕和高寿有关。

无论如何,德国文学以后浓郁的哲理素质,就这么定下了。

荣格说,每一个德国人灵魂深处都有浮士德的影子。因此,当歌德他们定下了德国文学的素质,同时也定下了德国人的素质。

也许反过来,他们的素质原本就是德国人本体素质的产物,他们只是经过天才的吐纳,把它凝固住了。 那么还是荣格说得对: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其实,此间是一种宏伟的互创关系。魏玛是重要的互创现场。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德国小城魏玛的一段经历,详细地描述了歌德、席勒、莱辛等德国古典主义时代文学巨人的形象。

B.作者对“苦难出佳作”这个规律并不认同,他认为德国能够取得惊人的文化成就,是因为文化精英们都获得了安适的创作环境。

C.作者从历史和文学史的角度述评歌德,视野宽广,凸显了歌德的巨大贡献和崇高地位,使文章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D.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饱含深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学的理性思考,意蕴丰富,表现了情理交融的行文风格。

2.作者详细描述了歌德的住宅以及自己专注细致的参观过程,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5分)

3.如何理解“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限时12分钟)

我读《时间简史》

毕飞宇

《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没有一次有收获。每一次读《时间简史》我都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皑皑,陡峭,圣洁,离我非常远。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

和霍金相比,爱因斯坦更像一个小说家。我喜欢他。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这样给年轻的大学生解释了相对论——一列火车,无论它有多快,它都追不上光的速度。因为火车越快,它自身的质量就越大,阻力也越大。当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高兴得不知所以,就差抓耳挠腮了。我居然“听懂”相对论了。理性一点说,爱因斯坦的这番话谁都能听得懂。我只能说,在爱因斯坦用火车这个意象去描绘相对论的时候,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

毕加索有一个特殊的喜好,他爱读爱因斯坦。毕加索说:“当我读爱因斯坦写的一本物理书时,我啥也没弄明白,不过没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别的东西。”毕加索说得多好啊,如果你喜欢读爱因斯坦,你会“明白别的东西”。事实上,阅读最大的魅力就在这里——我是乞丐,我向你索取一碗米饭,你给了我一张笑脸或一张电影票,你是仁慈的,慷慨的。我接受你的笑,接受你的票,并向你鞠躬致谢。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空间-时间”并不是一个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弯曲”的。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时间-空间”其实就是一张阿拉伯飞毯,我们就生活在四只角都翘起来的那个飞毯里头。我要说,人类所有的快乐与悲伤都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有关。我要住更大的房子,我要开更快的汽车,我要有更长的寿命。是的,人们都渴望自己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顾拜旦是了不起的,是他建立了现代奥林匹克。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两条:第一,争夺更多的空间;第二,用最短的时间去争夺最大的空间。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它不是灭绝贪婪,而是给贪婪以“出路”,也就是制定游戏的规则。于是,贪婪体面了,贪婪文明了,贪婪带上了观赏性。最关键的是,现代奥林匹克有效地规避了贪婪所带来的流血、阴谋、禁锢和杀戮。它甚至可以让争夺的双方变成永恒的朋友。

在我还是一个乡村儿童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可是,我母亲却有一块瑞士手表,方圆几十里之内唯一的手表。我崇拜我的母亲。任何人,只要他想知道时间,得到的建议只能是这样的:“去找陈老师。”那时我以为,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存在。等我可以和母亲“对话”的时候,母亲却告诉我,手表的内部并没有意义,就是零件,最重要的是玻璃罩着的那个“表面”。长针转一圈等于一分钟,短针走“一格”等于五分钟。我母亲的“时间教育”是有效的,我知道了,时间其实不是时间,它是空间。它被分成许多“格”。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所谓的时间,就是被一巴掌拍扁了的汤圆。

我人生的第一次误机是在香港机场。那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香港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有一块特殊的表,

学生版 散文类阅读训练- 副本

0专题五:散文类阅读训练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茶尖上的大千世界蒋蓝近日阅读了两部日本人写于百年前的游记,其一是山川早水的《巴蜀旧影》,另外一部是中野孤山的《游蜀杂俎》。巧合的是,他们用日本人特有的认真与细致,工笔描摹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致与奇异物产。峨参、雪胆、白腊、水晶、楠木、枞树、谷类、蟠桃等等,应有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ptxe7q29x7yogl1itk20zdc523y3q00i1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