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量一量,算一算。

(1)从教材第113页剪下3个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剪下三角形后,提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两个学生负责用量角器量每个角的度数,另外两个学生负责记录和计算,并填写下表。

三角形 名称 ① ② ③ (2)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的操作会有误差,因此有的学生计算出的内角的和可能不是180?,但一定会接近180?。

(3)回顾交流。

提问:通过刚才的汇报交流,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计算出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是180?,有些同学计算出的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不是180?,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白在测量和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

引导思考:看来用测量的方法还不能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2.拼一拼,看一看。

启发:我们用三角尺可以拼出许多度数不同的角来,那这样的三角形纸片上的三个角是否也可以拼在一起呢?可以拼成什么角呢?

(1)让学生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 学生拼完后,教师展示学生的各种拼法。 (2)组织观察。

提问:观察这几种拼法,不管怎么拼,它们最终都拼成了一个什么角?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都拼成了一个平角。 追问:通过这个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3.动手操作、验证发现。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拼一拼发现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是180?,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个发现到底对不对。

(1)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将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 (3)量一量拼成了什么角。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一练”。

3个内角的度数 3个内角度数的和 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先计算,再汇报结果。

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3的度数的?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

小结: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就可以根据这个规律,用180?减去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出第三个未知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二”第10题。

这道题也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特点来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前两小题和“练一练”的思路相同,第3小题是直角三角形,可以用“90?减一个锐角”的方法来求另一个锐角。

3.自学教材第79页“你知道吗”。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四课时 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三角形定义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有几条?三角形有哪些特点?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三角形的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二” 1.第1题。

画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这道题中第三小题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上的高不用重新画,只要在另一条直角边上标出就可以了。

2.第2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由于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画无数多个,因此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 3.第6题。

这道题是练习用“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1)先量出两根小棒的长度。

(2)再小组交流探究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范围。

第三根小棒的长度要大于前两根小棒长度的差,小于前两根小棒长度的和。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这道题也是有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练习,已知三边之和,确定三条边的长度。 2.第11题。

学生在完成这道题时,经常会误以为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那么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就是原来三角形内角和的两倍。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同桌交换一个三角尺,使每个学生都有两个相同的三角尺,再拼一拼,最后观察得出拼成的三角形内角和还是180?。

3.第12题。

这道题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形象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让学生边折边观察。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五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了解各种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钝角?

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锐角:大于0?且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且小于180?。

2.课件出示下面三个角。

提问:怎样把这三个角转化成三个三角形?

学生回答:只要将角两边分别添上一个端点,再将这两个端点连接起来就转化成三角形了。

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那么三角形又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题5。

2.组织学生观察课件中的6个三角形,指名说出每个三角形的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学生观察后得出:

(1)②号和④号这两个三角形的3个角都是锐角。 (2)①号和⑥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直角,2个锐角。 (3)③号和⑤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钝角,2个锐角。 3.小组合作交流,尝试分类。

提问:你能根据角的特点把这些三角形分类吗?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分类。

小组内再互相分别说说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4.组织全班交流。

(1)通过学生交流得出: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启发思考。

提问:一个三角形中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吗?为什么?

引导交流得出: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因为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追问: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锐角?最少有几个锐角?

引导学生交流得出:一个三角形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5.认识三类三角形的关系。

教师介绍: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1题。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经历“画三角形——量角——判断三角形的类型”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每种三角形认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完成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当判断有一定困难时,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量角器辅助判断。

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3题。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围一围,然后互相评价。

教师用投影展示个别学生围出的三角形,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价。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六课时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认识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以及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题6中的3个三角形。 提问:它们都是什么三角形?

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按角的特点来分,三角形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角的方面对三角形进行研究,这节课,我们将从边的角度来考察三角形。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等腰三角形 1.量一量。

引导:我们要观察三角形的边,光用眼睛看还不够,还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6ptnv118ec7b3ef97wu606i7k4fff900zj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