⑸ 几个规律
①金属性强弱: 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难易;
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
M(OH)n的碱性;
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腐蚀难易;
非金属性强弱: 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难易;
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ROm)的酸性强弱; 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② 半径比较三规律:
阴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相同;阳离子与上周期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相同。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 < 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 > 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 ③ 元素化合价规律
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的负化合价 == 最外层电子数-8,最高正价数和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为8;其代数和分别为:0、2、4、6。
化合物氟元素、氧元素只有负价(-1、-2),但HFO中F为0价;金属元素只有正价; 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如Cl的化合价有+1、+3、+5、+7和-1价。最外层电子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如S的化合价有-2、+4、+6价。 ④ 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 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是:Na; 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O、F。 ⑤ 元素性质、存在、用途的特殊性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元素是:Br;
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是:Be、Al;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起化合反应的元素是:N;,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是:S;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单质的元素是:S。 [基础达标2]
1. 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氮 B. 磷 C. 氧 D. 硫 2.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A.O2 B.N2 C.F2 D. Cl2 3.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 H3PO4 B. HNO3 C. H2CO3 D. H3BO3
4.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肯定为碱金属元素
B.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C.X、Y两元素形成的固体化合物一定为离子晶体 D.Y、Z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熔点较低
5.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A >B>C> D B.原子序数 A >B>C> D C. 离子半径C>D>B>A D. 单质的还原性A>B>D>C 6. 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是
A. 硅 B. 磷 C. 硫 D. 氯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及其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 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8. 已知(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B. 氯化铍分子中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C. 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D. 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物为氢气 10. 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 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 15N与14N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11. 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C. 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D. 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12.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A. S
B. C
C.Si
D. Cl
13.主族元素R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RO3,则其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A.HR B.RH3 C.H2R D.RH3
14.同周期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 A. 原子半径:X>Y>Z B. 非金属性:X>Y>Z C.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 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15.下列微粒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P,S,Cl B.Cl,S,O C.Ca,Mg,Na D.K、Cl,S 17.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 B.HCl、HBr 、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C.钠、镁、铝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D.P、S、Cl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18.X元素的阳离子、Y元素的阳离子和Z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的阳离子半径,则X、Y、Z三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X 19.A、B两元素位于短周期,A原子半径小于B原子半径,两元素可形成A显正价的AB2型化合物,下列有关A、B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B可能为同一周期 B. A位于B的下一周期 C. A只能是金属元素 D. A可能是第二周期中的第ⅡA族或第ⅣA族元素 20.A、B为前三周期元素,两者组成A2B3型离子化合物,A离子比B离子少一个电子层,已知B的原子序数是x,则A的原子序数是 A.x-3 B.x+3 C.x+11 D.x-11 21. 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和b,它们的离子Xn+的Yn-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a + m = b - n B. a + b = m + n C. a – m = b + n D. a + m = b – n 22. 下列各组中的三种酸,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 A. H2SiO3、 H2CO3、HNO3 B. H2SO4、HClO4、HBrO4 C. HNO3、H3PO4、 H4SiO4 D. H2SO4、 H3PO4、 HClO4 参考答案: 1 B 10 C 2 C 11 B 3 B 12 C 4 D 13 B 5 C 14 B 6 D 15 7 AD 16 8 AC 17 9 AC 18 3-2-- -2-2-+ -2- 教学目的3: 复习巩固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并了解晶体的知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3 4. 化学键 ⑴ 定义: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⑵ 分类 ①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概念 成键微粒 作用本质 形成条件 决定键能大小因素 影响性质 实例 离子键 共价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的化学键 成的化学键 离子(存在阴阳离子间和离子晶体原子(存在分子内、原子间、原子晶体内) 内) 阴、阳离子间的静性作用 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对两原子核产生的电性作用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形成共价键 离子键 ①离子电荷数越大,键能越大;②①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②键长越短,离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 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硬度等 键能越大 分子的稳定性,原子晶体的熔沸点、硬度等 ② 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的比较 共价键 定义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 成键原子电性 影响性质 实例 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 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共价键,共用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发生电子对(电子云重叠)不发生偏移 偏移的共价键 不相同 显电性 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H—Cl 相同 电中性 非极性分子 H—H 、Cl—Cl ③ 电子式的书写 电子式是用来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结构的式子。原子的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画小黑点(或×)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离子的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用它的离子符号表示;在阴离子或原子团外加方括弧,并在方括弧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和电量。 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正确标出共用电子对数目。 离子化合价电子式,阳离子的外层电子不再标出,只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正电荷,而 阴离子则要标出外层电子,并加上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负电荷。阴离子电荷总数与阳离子电荷总数相等,因为化合物本身是电中性的。 用电子式表示单质分子或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④ 结构式:用一根短线来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应用于共价键)。 金属键与范德华力、氢键 存在范围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及金属晶体内 范德华力 分子间和分子晶体内 分子间和分子晶体内 作用 本质 静电作用 电性 引力 电性 引力 作用 强弱 强 决定键能大小因素 影响性质 金属键 ①离子电荷数越大,键金属晶体的能越大;②离子半径越熔沸点、硬度小,键能越大 等 结构相似的分子,其式分子晶体的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熔沸点、硬度越大。 等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弱 氢键 弱(稍 强) ⑶ 化学反应的实质: 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2. 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非金属单质 化学键的种类 无化学键 非极性共价键 实例 稀有气体分子(单原子分子)He、Ne O=O、Cl—Cl、H—H(均为非极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