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一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学科
——精简知识点(内部使用)
徐元宏编撰 杨宁审阅
1、易混淆的知识点:
技术的性质: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设计的一般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系统分析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2、方案构思方法:草图法、模仿法、联想法、奇特性构思法 3、人机关系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4、建立合理的人机关系做到:(1)能找出人机关系(2)涉及因素及技术指标(3)还处理好: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的关系、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关系、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关系、信息交互
5、模型的种类:草模、概念模型、结构模型、功能模型、展示模型
6、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实心。受力特点:受到的力均匀分布在整个体积内。 框架结构:由细而长的杆状物构成。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 壳体结构:球面的一部分或层状结构。受力特点:作用在壳体上的力能够均匀地分散到表面各处。 7、结构的稳固性:A稳定性:重心高低、接触面大小、结构的形状、运动状态有关。B、强度:结构的形状、构件截面的形状、材料、连接方式
8、 流程的表达方式: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 9、 常见的流程优化:工艺优化、工期优化、成本优化、质量优化、技术优化等 10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材料、工艺、设备、人员、环境、成本等 11、流程优化要考虑:设计基本因素+内在机理 12、问题的来源:(1)生活中遇到的(2)别人给出的(3)设计者自己发现的 13发现问题的途径、方法:(1)观察日常生活(2)收集和分析信息(3)在技术研究或技术试验中自己发现
14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通式: 干扰 控制量 输出量 输入量 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对象 控制量 干扰 比较器 给定量 被控量
(输入量)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对象 (输出量)
检测装置 干扰因素:除了输入量(给定量)外,引起输出量(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注意:对控制过程起抑制作用才可叫干扰因素) 反馈:闭环存在反馈。
- 1 -
15、知识产权: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
16、专利的申请过程: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申请公布阶段、实质性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17、流程的作用:(1)对生活:知道正确做事、使生活合理有序、提高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安全保障。(2)对生产:有效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
18系统的分类:A:来源:自然系统、人造系统B:形态:实体系统、抽象系统(哲学系统) 19控制的分类:A:是否有人干预:人工(手动)控制、自动控制B:执行机构不同: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
20、理解控制抓住:控制的目的、控制的手段、控制的对象
21、功能模拟法:以功能或行为相似为基础,用“模型”模拟“原型”的功能或行为。(常见生物仿生学中)
22、黑箱法:将研究系统作为黑箱,通过输入和输出关系来推断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方法。(用于不便或不能打开的结构或系统中)
23:、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比较:
(1)成本:闭高(2)精确度:闭高(3)结构:闭有比较器和检测装置(4)闭能自动对偏差进行调整和补偿,开必须借助人工。 24、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1)控制系统必须是稳定的(2)精确度符合要求,输出量(被控量)与给定量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3)有较好的抗干扰性。
32、技术试验的作用:①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②通过试验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③技术应用的保障、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④, 在设计后期,综合性的整体试验为设计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
33、技术试验的分类:A:应用范围:农业技术试验、工业技术试验、国防技术试验、科学技术试验。B:目的不同:性能能技术试验、优化技术试验、预测技术试验、信息技术试验等 34、技术试验的方法:优选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 35、技术试验报告的写作内容:试验目的、试验准备(备器材、工具等)、试验过程(步骤、记录)、试验总结。
36、技术语言:口头语言、技术图样、图表(表格、草图、效果图)、计算机演示、网络语言等 37、技术语言的特征:言简意赅、通俗直观。 38、产品使用说明书写作要求:(1)考虑用户阅读需要(不同产品有不同的阅读需求;不同用户需求不同,最好具有普适性)(2)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3)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4)语言准确简洁、内容条理清楚;不能说而不明,不能发生歧义。
39、人机关系:人、物品以及它们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产品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40反馈的作用:⑴减小被控量(输出量)与给定量间的偏差,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2)较好的客服外界干扰。
41、流程:时序:时间的先后顺序。有的时序可以颠倒,有的不可。环节:是完成某项活动、生产目标的阶段或小过程,是一个相对概念,依问题性质的不同或不同人的理解,划分环节也不同。环节划分为若干事项,环节可以包含若干个工序,能用并行工序的尽量不用串行工序。 42、流程设计的步骤:(见右图)
43、系统:由相互联系、作用、依赖、制约的若干要素(部分)组成
- 2 -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5、构成系统的条件:(1)至少有两个要素(部分)(2)存在相互 (3)系统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所没有的。
46决策方法:经验决策、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
47、系统分析:是科学决策。为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用运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一整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
48、系统分析的显著特点:完整而非零星地处理问题。
49、系统分析的出发点:为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 50、系统分析步骤:(1)明确问题,设立目标(2)收集资料,制定方案(3)分析计算,评价比较(4)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51、系统优化:在给定条件下,据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目标达到最大化(最小化)。
52、优化涉及几个名词:目标函数(y),影响因素(x),约束条件(定义域)。
53、优化方法:优化问题→数学模型→最优解 (完善验证) 优化问题→估算、试验→满意解(完善验证)
54、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1、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整体功能的最优为目的2、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注重各部分的横向、纵向联系。3、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从整体考虑优化,统筹兼顾,再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部分的设计。
55、系统设计步骤:将系统分解为子系统→确定子的目标、功能、相互关系→对子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设计方案
56、系统设计的过程:1、设计要求2、设计分析3、制定方案。
57、设计的一般过程:1发现与明确问题2制定设计方案3制作原型或模型4测试、评估、优化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编写使用说明书)。
58、涉及的评价:a对设计过程的评价:1设计过程是否完备2分工合理否3采用的方法正确否4各环节阶段任务完成否5中间成果(方案)符合要求否b对最终产品的评价:1设计的七个基本原则为依据2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
59、收集信息方法:1文献法2问卷调查法(开放式、封闭式、混合式)3询问法(集体询问法、家庭走访询问法、电话询问法)
60、判断问题的价值:1该问题遵守基本原理否2该问题得到充分解决否3调查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否,更广的范围内呢?4多个问题中,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5当前技术能否得到解决,技术发展后呢?6投入多少,投入产出比合理否?
61、明确问题:1问题表述明确否2问题产生原因明确否3提出问题的目的明确否
62、问题解决的限制条件:a主观:设计者、解决者的知识技能b客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
63、三视图:作法:1长正对、高平齐、宽相等2沿视图方向看,看见的线,画粗实线;看不见的线画虚线;作图用到找对应位置的参照线用细实线;在圆弧处有时用点画线画出对称轴。 64、尺寸标注:见书;特别是各种尺寸标注方法要掌握。
65、机械加工图:三视图+尺寸标注+标题栏+必要的其他视图+必要的文字说明。 66、线路图符号:见书。
67、技术:是对大自然的改造。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用试验验证可行性。技术使用“发明”来描述技术出现;科学:发现规律、理论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