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高三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请先在答题纸上填写本人信息,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启程。此次考察将建立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 1.泰山站到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310千米 B.510千米 C.810千米 D.910千米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冰川发生变化,一般监测南极冰川面积变化情况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 B.雷达监测 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二)自然界中水体转换形式多样。下图为“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示意图”。
3.图2中能较好反映图1所示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游河段可能发生图1所示关系的河流是
洪水期 地下水位线 (三)不同岩石造就了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地貌景观。 枯水期 A.伏尔加河 B.密西西比河 C.莱茵河 D.黄河
地下水位线 5.以下山体主要由变质岩构成的是 A.黄山 图 1 B.泰山 C.华山 图 2 D.长白山 6.变质岩的重要特征是 A.表面有气孔 B.具有层理构造 C.岩性更致密 D.颗粒杂乱排列
(四)下图中的虚线圈是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 7.以下关于该环流中气流运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逆时针方向流动 B.顺时针方向流动 C.上升运动 D.下沉运动 8.该环流加强的年份,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
①秘鲁沿海 ②我国南部 ③北美南部 ④澳大利亚东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五)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下图为“辽宁省年平均风速和太阳能资源分布示意图”。 9.图中甲地的风速数值可能为
A.2.6 B.2.3 C.3.3 D.4.1
10.以下有关辽宁省风速的叙述,正确的是
1
甲
A.风速的变化规律是自南向北递减 B.山区风速变化大,沿海风速变化小 C.风速大小与地形、海湾形状等有关 D.风速变化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
11.下列有关辽宁省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丰富程度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B.太阳能分布与风速水平变化呈负相关 C.山区海拔高,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 D.沿海风能发电可弥补冬季太阳能发电不足
(六)城市首位度可用来反映某国或某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用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下图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及部分城市首位度统计图”。 12.下列关于我国城市首位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首位度在降低,城市化发展呈现郊区化 B.东部地区政策优惠,集中发展大城市
C.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较高是由于城市体系不完善 D.城市首位度大致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呈正相关
13.图示时段,广东省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化进程推动 ③逆城市化的推动 ④产业升级与转移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七)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下图所示甲、乙两河是世界著名河流。 14.甲、生产方B.雨热D.土地15.图中征是
A.有凌汛现象 B.雨水补给为主 C.水能资源丰富 D.水位季节变化小
(八)右图为50°N纬线圈。PQ段和MN段为陆地,图中数字表示经度数。 16.该纬线经过六大板块中的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7. Q地处在板块的
①洋脊处 ②海沟处 ③消亡界 ④生长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该纬线经过地区分布面积最广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
乙两河下游平原在发展农业面相同的不利因素是 同期
C.风沙危害 荒漠化
所示两河河段共同的地理特
A.旱涝灾害
A.水田农业 B.牧场畜牧业 C.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D.地中海型农业
(九)人口金字塔图承载着许多人口信息。下图为“某国2008年人口结构示意图”。 19.图中信息显示该国的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出生人口性别比高 20.该国0-4岁人口数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年龄结构 B.性别结构 C.生态环境 D.移民因素
21.近年来,该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十)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具有时空差异。下图为“大气中臭氧含量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图。 22.图中,出现在
A.赤道附近上
空 D.北冰23.图中,出现在
A.夏季
B.冬季 D.秋季 24.大气
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 B.导致海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 C.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D.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
(十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状况图”,甲、乙两地水平直线距离约为220千米。 25.甲、乙两地气候的最大差别表现为
A.气候类型 B.气温年较差 C.盛行风向 D.年降水量 26.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经度 B.海拔高度 C.山地坡向 D.大气环流 27.图中所示山地为
A.天山山脉 B.昆仑山脉 C.横断山脉 D.大兴安岭 (十二)构建模式图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下图为“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
丙 A 乙 臭氧总量的极小值
B.中高纬度上空
C.南极上空 洋上空
臭氧含量的极大值
C.春季
中臭氧含量减少对
3 甲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