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李新凤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32期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利率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率风险的定义及类型,然后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对中国银行2008-2013年中国银行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风险市场化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一、利率风险的基本概念 (一)利率风险的定义
1997年,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管原则》中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定义为:利率的不利波动给商业银行收益状况及财务状况带来的损失。 (二)利率风险的类型
1997年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管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划分为重新定价风险、基准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及隐含期权风险。重新定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到期日及重新定价日的不同而带来的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基准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在对不同类型和性质的金融工具进行定价时所依据的利率标准不同。将不同期限债券的收益率连接起来得到的曲线即为收益率曲线,其斜率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动,当其斜率发生不利变动时就产生收益率曲线风险。隐含期权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时,客户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或者提前偿还贷款而引起的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动。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选取
本文主要采取利率敏感性缺口法,选取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偏离度、缺口率三个指标来度量中国银行的利率风险,其中利率敏感性缺口为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之差,利率敏感性偏离度为缺口比率与1的差额,缺口率为利率敏感性缺口除以总资产。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时,利率上升会增加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当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时,利率上升则会降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以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2008-2013年利率敏感性长短期指标
1.利率敏感性绝对指标分析。1)利率上升周期(2010-2011)2010及2011年中国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总量为正,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正缺口可以增加净利息收入。2010年短期利率敏感性缺口为负,会减少中国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使其面临短期利率风险。2011年缺口总量相比2011年有所下降,说明中国银行采取减小缺口的消极方式规避利率风险。2)利率下降周期(2008-2010与2012年至今)从表格中可以发现,中国银行各年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总量及长期缺口都为正,短期缺口除2008和2010年外也都保持正缺口。在利率下降时,将对净利息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加大其利率风险。2008及2010年的短期利率缺口为负,说明中国银行短期利率风险比较小,但由于存在过大的长期缺口,使得缺口总量过大,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2.利率敏感性相对指标分析。从总量指标来看,无论是利率敏感性偏离度还是缺口率都处于下降趋势。利率敏感性比率偏离度的逐步降低说明在此期间中国银行注重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匹配,以此降低利率风险。缺口率的不断降低说明中国银行总资产承担的利率风险逐步降低,但是长短期缺口率变化幅度较大,应注重长短期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全面防范利率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利息收入比重过大,利润结构失衡
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过高,都处于70%以上。存贷款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避险工具
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健全,各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主要是调整资产负债的缺口,进行表内管理,手段单一,准确性也不足。而且我国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各商业银行尚未采用利率衍生工具积极规避利率风险。 (三)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银行内从事利率风险管理的相关人员对利率风险的预测能力、利率风险防范工具的运用能力尚比较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对日益加快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无法进行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 四、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多层次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各商业银行要构建利率风险的预警、规避、分散及补偿机制。各商业银行要构建合理指标监控利率风险,科学预测利率变动可能带来的损失,同时也要构建利率风险的补偿机制,一旦发生利率风险,可以降低其影响程度,维护客户利益和银行信誉。 (二)推动金融创新,大力开拓金融衍生品市场
利率市场化使得利率波动更加频繁,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用来防范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比较少,要大力促进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增加避险工具。通过金融创新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为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 (三)加强外部监管和行业自律
首先要加强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报告体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其次商业银行自律性组织要发挥其自律、监督的作用,建立银行内部的自我约束机制,防范利率风险,增强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彦宏.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贸,2013,(17):25.
[2]陈希娟.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市场,2014,(47):32. 作者简介:李新凤(1990-),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级金融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