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写作指导
——多个事件(现象)一感悟的写法四讲
下面,我们重点学习多个事件(现象)一感悟类作文的写法。
相同点归纳法
一.什么是相同点归纳法
不同的事件或现象,虽然表面看起来千差万别,但在这些差异的背后,隐藏着本质上的共性,这为运用相同点归纳法写感悟类文章,提供了前提。
(一)事件(现象)不同,但它们的构成要素是相同的
例如:(1)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被人们看做圣洁的化身。(2):陆游,一生创作不倦,其中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有九千多首,成为中国历史上留下优秀作品最多的诗人。
【解析】上面概述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件,但都是由行为主体、行为过程、行为结果三个要素组成。行为主体分别是“莲花”、“陆游”;行为过程分别是“出淤泥而不染”、“一生创作不倦”行为结果分别是“被人们看做圣洁的化身”、“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有九千多首,成为中国历史上留下优秀作品最多的诗人”。
【注意事项】 复杂的事件,可能还要多出一个构成要素——行为背景或限制条件。 (二)部分事件(现象),描述的具体行为和具体结果的本质对应相同
例如:(1)张三,三更灯火五更鸡,别人做一道题,他做五道题,别人背诵一遍的内容,他背诵十遍。最终考上了剑桥大学。(2)李四,为了让自己生产的西瓜个大、味甜、无籽,用了七年的时间,跑遍大江南北,拜访了无数的专家,阅读了数以千计的图书,一九九八年成为享誉全国的“西瓜王”。
【解析】上面概述的两件事:比较具体行为过程——一个是学习,一个是种西瓜;比较行为对应的具体结果——一个是考上名牌大学,一个是成为“西瓜王”,显然,具体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两个人的行为,表现的都是“发奋进取”,两个人的行为结果,表现的都是“收获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不同的事件(现象),虽然人物的行为过程截然不同,但行为过程的本质可能相同;虽然行为结果截然不同,但行为结果的本质可能相同。行为过程的本质与行为结果的本质完全相同的事件(现象)必然蕴含相同哲理——例如上面两件事,都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有发奋进取,才能收获巨大的成功。
【注意事项】不是所有的事件(现象)行为过程的本质、行为结果的本质都对应相同,但总有一部分是相同的。
(三)相同点归纳法的内涵
所谓的“相同点归纳法”,就是先具体描述行为过程本质相同、行为结果本质相同的事件(现象);然后归纳概括这些事件或现象相同的行为本质、行为结果本质,揭示二者之间的制约关系,感悟事理;最后以感悟到的事理为理论指导,明确指出大家该如何行动。
二.“相同点归纳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1.罗列行为过程、行为 (写出来)
2.感受行为过程、行为(只思考,不写出来) 3.领悟相同点之间的联系(写出来) 4.领悟该怎样做(可写,可不写)
A.结果本质均相同的现象: a. 甲废寝忘食,成绩全班第一。b.乙早出晚归,评为单位先
进。c. 丙惜时如金,率先突破技术难关。
B.结果本质相同点 : a. 行为过程:都勤奋刻苦b. 行为结果:都成绩辉煌 C.揭示各现象蕴含的共同规律 : 只有勤奋刻苦, 才能取得辉煌成绩。我们应该勤奋刻苦
【解析】先罗列行为和结果的本质均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现象;然后思考这三个现象的本质共性,明确各相同点之间的关系,揭示几个现象内部隐藏的规律;最后明确我们的行动方向。在这四步中,只有第二步只存在在思维过程中,写作时不用写出来。第四步在写作时,为了避免与前面的“勤奋刻苦”重复,可以换成勤奋刻苦的同义词——发奋图强、锐意进取等等。
最后形成文章的雏形:
甲废寝忘食,成绩全班第一;乙早出晚归,评为单位先进;丙惜时如金,率先突破技术难关。(第一部分:罗列行为过程、行为结果本质均相同的现象)只有勤奋刻苦,我们才能取得辉煌成绩。(第二部分:领悟相同点之间的联系,揭示各现象蕴含的共同规律)每个期望成功的人,首席要做的也是唯一要做的,就是发奋图强。(第三部分:领悟我们该怎样做,明确自己的行动方向)
【注意事项】完善的文章,不可能写得如此简单。这里书写的如此简洁,是为了用最简洁的模块,展示文章的写作脉络,便于我们学习。在实际写作中,前面记述人物行为过程的部分,要选取多个行为细节,集中表现行为过程的共性本质。以上面的例子为例,三个人的行为过程的本质是——发奋图强,写三个人的行为过程时,就要收集大量的行为细节,来凸显他们“发愤图强”的精神。
三.各部分写作具体要求 (一)第一部分写作要求
1.确保罗列的各个现象,人或物的行为本质相同,行为结果的本质相同。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或描述一种现象,都必须包括三部分:一是行为主体(做事的人或物);二是人或物的具体行为;三是行为结果。并列描述几件事,行为主体、具体行为、行为结果千差万别,但这里罗列的事件或现象,人物的行为的本质、行为结果的本质必须相同,否则就无法找到相同点。
例如:一片树叶,为树做了一生的奴仆,鞠躬尽瘁,最后落地成泥。高擎在枝头的硕果,是树的,自己什么也没留下。一只花盆,终生虔诚地守护着一团沃土,直到碎裂被扔进垃圾箱。众人的瞩目和赞叹,是鲜花的,自己两手空空。一段台阶,俯首匍匐,用所有的青春为他人铺
就一段提升的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和欣喜,是登山者的,自己收获的,只有艰辛和孤独。抛开自己独立的奋斗目标,选择为别人做嫁衣,再辛勤迎来的也是悲惨的结局。做人,还是独立点好,即便是一株狗尾草,也要开出狗尾花来。
【解析】上面列举的三种现象各不相同,但其行为本质都是“抛开自己独立的奋斗目标,选择为别人做嫁衣”,行为结果的本质都是“悲惨的结局”。只有几个现象的行为本质、行为结果本质相同时,并列叙述,我们才能从中感受到共性,发现规律,生成感悟。
2.罗列的现象一般不少于三个,不多于四个。保证三个现象,才能让读者从各现象中清晰地感受现象的共性,发现现象背后的共性规律。
【解析】只选两个,表现力和说服力略显单薄;而超过四个,就会有画蛇添足之嫌——事不过三,过犹不及。
3.行为和结果两部分,在书写时,要抓住具体内容来表现,切忌把内部规律直接写出来。上面的例子在描绘树叶、花盆、台阶时,行为过程都是在表现它们“抛开自己的理想,为被人做嫁衣”,行为结果都是表现“悲惨的结局”,书写时,要抓住具体行为和具体结果来表现,绝不能把本质内容直接写出来。
【解析】如果在记述现象时,将行为和结果的本质直接写出来,这段文字就变成了:一片树叶,抛开自己的理想,为树做了一辈子嫁衣,最终走向悲惨的结局;一只花盆,抛开自己的理想,为花做了一辈子嫁衣,最终走向悲惨的结局;一段台阶,为人做了一辈子嫁衣,最终走向悲惨的结局。抛开自己独立的奋斗目标,选择为别人做嫁衣,再辛勤迎来的也是悲惨的结局。做人,还是独立点好,即便是一株狗尾草,也要开出狗尾花来。这样写,必然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前面应该含蓄表现的内容,直白地阐述出来,读起来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就如猜谜,谜面已把谜底直接暴漏出来,就失去了猜谜的趣味;二是前后机械重复,读起来更是味同嚼蜡。
(二)第二部分的具体写作要求
1.以准确把握行为本质的共性和行为结果本质的共性为前提。准确的把握行为过程的共性、行为结果的共性,才能揭示几种现象隐含的共同本质规律。
例如:一会计,给客户结账的时候,因为看错了一位小数点,多支付了10倍的货款;一位钟表维修师,在安装零件的过程中,因为一个螺丝没有拧紧,不得不将所有的零件,全部拆下,重新安装;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到一家礼仪公司竞聘业务经理,经过激烈竞争,和一位“海归”脱颖而出,公司的负责人举棋不定,这时候一位评委语惊四座:刚才面试的时候,入围的大学生脚上的鞋带系得一长一短,而与他竞争的“海归”却整整齐齐——窥一斑而见全豹,细微的差别,隐藏的是两个人做事严谨程度的差距,这位优秀的学生,因为两根鞋带,与高薪岗位失之交臂。
在归纳概括行为和结果的共同本质时,有以下四组答案: A.行为本质共性:做事马虎;行为结果本质共性:付出惨重代价。 B.行为本质共性:忽略细节;行为结果本质共性:失败。
C.行为本质共性:自我要求标准低;行为结果本质共性:事倍功半。 D.行为本质共性:忽略细节;行为结果本质共性:付出惨重代价。 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答案D——是最准确的概括归纳。
【解析】归纳概括行为和本质的共性,要坚持两个标准:既要保持三件事同时兼备,又要保证概念不能过大,要保证最大限度的具体。如果将行为本质共性定位为“做事马虎”,第三件事人物的行为本质并非粗心大意;如果将自我要求标准低,三件事在体现人物的主观意识上都没有表现——例如:觉得“鞋带是否整齐无所谓!”这样的主观意识,因此,行为的本质,只能定位在“忽略细节”上。从结果的本质上看,“失败”概念过大,表意过于笼统,而“事倍功半”表达的是付出多,效率低,但没有失败。只有“付出惨重代价”是几件事结果的本质共性,同时又是具体的,因此,答案是D。这一步如果出现错误,下一步是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出现错误。选材时如果不能完成这种定位,选出的材料就会和后面要揭示的哲理发生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