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几种常见鱼病及其治疗
作者:温姝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第05期
1 指环虫病
严重感染指环虫的病鱼,体色变黑,十分瘦弱,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鳃丝黏液增多,鳃瓣呈灰白色,呼吸困难。越冬鱼种在开春后即开始发病,流行季节在春末夏初。此病不仅危害池塘鱼,对小型水库和湖泊中的鱼也有危害严重。防治可采取全池泼洒溴氰菊酯或阿维菌素等杀虫药物。伊维菌素拌料内服,50mg/kg,或0.4~2.0mg/L,全池泼洒。 2 肤霉病
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是鱼池刚化冰后最常见鱼病之一,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菌丝长达3cm,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发生此病后肉眼可见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有的黏附泥粒等棕色附着物,鱼体组织坏死,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或不吃食而死亡。草鱼、鲤鱼、鲢鱼等都易感染,四季可发生,以春季较严重。在拉网捕捞、搬运和放养操作中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在并塘越冬及春季放鱼种时进行鱼体药浴消毒。用食盐水3%~5%浸洗鱼体10~15min,或用高锰酸钾20g/m3对鱼体消毒5~10min。治疗采取全池泼洒药物,用亚甲基蓝2~3g/m3全池泼洒,连用2~3次。 3 烂鳃病
烂鳃病是传染迅速,病程长,比较常见的鱼病,一经发病便难控制其蔓延。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该病在水温15~30℃随水温升高,发病率提高。细菌性鳃病可见池鱼游动缓慢,体色变黑,鳃丝肿胀,如取少量鳃丝镜检,见有大量细长的红色杆菌即可作初步诊断。该病的预防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日常养殖中要保持水质清爽,溶氧充足,养殖密度是预防该病的关键。鱼种下塘前用漂白粉10mg/L或高锰酸钾15~20mg/L药浴15~30min,或用食盐水溶液2%~4%药浴5~10min。治疗可全池泼洒二氯异氰脲酸钠或三氯异氰脲酸0.3~0.5g/m3,或二氧化氯0.1~0.2g/m3,也可双季铵盐类和戊二醛联用。拌饲投喂可用氟哌酸,每千克鱼体重每天10~30mg拌饲投喂,连喂3~5天,或磺胺-2,6-二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每千克鱼体重每天100~200mg拌饲投喂,连喂5~7天。寄生虫性烂鳃病可取少许鳃丝或从鳃上刮取少许黏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大量虫体后即可确诊。该病预防主要采取放养前彻底清塘,减少病原体;加强管理,增强鱼体抵抗力;鱼种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治疗可用硫酸铜加高锰酸钾(5∶2)0.5g/m3全池泼洒,硫酸铜加硫酸亚铁(5∶2)0.7g/m3全池泼洒。 4 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