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雕 塑 艺 术 与 民 间 审 美 情 趣
工业设计132
33213204 王路
雕塑是指雕刻和塑造。是指用可塑的或可刻的材料,如泥土,金属,玉石等,制作出各种具有体积的造型艺术。 雕塑一般可分为两种,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陵墓雕塑是古时那些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升天也能继续享受生前那种优渥的待遇及奢华的生活,于是就在自己的墓中放置大量精美的陪葬俑及其他奢侈用品。
宗教雕塑是指以宗教传说故事及人物为蓝本而塑造的雕像。在我国以佛教雕塑为多并且艺术造诣及成就最高。
我国著名的雕塑有被誉为“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 ”、“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著名的佛教石窟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还有被称为“稀世奇珍”的昭陵六骏浮雕。这些都代表了古代人民具有极高和超前的艺术审美情趣。
上图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商代晚期青铜器——三羊尊。原件的规格为:高52cm,口径41.2cm,重51.3kg。在古代适用于盛酒的一种大中型器皿。其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少见。除此尊之外,较著名的尊有四羊方尊、象尊、鸮尊、龙虎尊。尊在古代既是实用器皿,又是艺术价值极高的工艺品。在该尊的肩部部位等距离的分布装饰着三只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分布于尊上的纹饰十分华丽,整座尊带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严肃的感觉。这座尊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同类器物中的最大者,反映了三千年前我国先民的智慧与技巧,说明当时冶铸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上图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西周中期的豆闭簋,簋,圆口,双耳,是古代人们用来盛放煮熟食物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到西周时期,簋逐渐演变出了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簋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史书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在此簋的两侧各有一兽首衔环耳,器身自上而下布满了装饰纹路。在此簋内底铭文完整的记录下了一次任命官员的典礼过程。
上图是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朝中期的金錾花寿星如意,此物长58cm,首宽16.5cm。据有关资料记载,如意远在东汉时期就已有,而随着时间推移,至清朝时,已成为宫廷的珍宝之一。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结一长柄。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古代的笏和搔仗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它不仅存在于宫廷中显示达官贵人身份地位之显赫,而且在民间也有广泛的使用,例如每当家中有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如意作为吉祥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仅仅满足于仅用一种材质来制作如意,到后来,用于制作如意的材料逐渐扩展到了金,银,玉,角,牙,翡翠,珊瑚,铜,竹,木等等。上图的金錾花寿星如意其形是仿制清朝中期宫廷流行的三镶如意的式样。其设计极为巧妙,其内中空,可以放置香料。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