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 牙体牙髓一、二、三章
掌握牙菌斑的定义、结构、组成及致龋性
1. 牙菌斑的定义:寄居在牙面或软组织上以细菌为主体,以糖蛋白为支架的一个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繁殖、衰亡,并进行一系列代谢活动,其代谢产物及细菌死亡降解产物在适宜条件下对牙体、牙周组织造成损伤。 2. 结构:①龈上菌斑:
? 平滑面菌斑:早期菌斑中以球菌和杆菌为主,其中大多数为G+菌。7天后丝状菌和杆菌比例达50%。 ? 窝沟菌斑:在均质性基质中以G+球菌和短杆菌为主,偶尔可见酵母菌。缺少栅栏状排列的中间层,分枝丝状菌罕见,在一些区域仅见细胞躯壳,在细菌细胞内及其周围可能发生矿化。
②龈下菌斑:以革兰染色阴性细菌为主,占52.5% ? 附着菌斑 ? 非附着菌斑
3. 组成:菌斑由约80%水和20%固体物质构成。固体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成分。
4. 致龋性:牙菌斑的致龋作用可以概括为菌斑中的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由于菌斑基质的屏障作用,这些酸不易扩散,使局部pH下降,从而造成牙体硬组织脱矿,最终形成龋齿。
包括(一)釉质溶解的化学反应过程(二)菌斑致龋学说
掌握龋病病因的现代观念
四联因素理论
(1)微生物: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2)食物:食糖消耗水平与龋病发病呈正相关关系
(3)宿主:与唾液的流速,牙的形态与结构,机体的全身状况有关 (4)时间:龋病发病的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
熟悉菌斑的微生物学。
(一) 微生物与龋病
与大多数感染性疾病不同,龋病不是由某一种细菌所致,牙面上存在的多种细菌均与龋病发生相关。没有微生物存在就不会发生龋病;龋病损害只在饲以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动物中发生;凡能造成龋病损害的微生物均能代谢蔗糖产酸;但不是所有能产酸的微生物均能致龋;产碱细菌能减轻牙菌斑中酸的有害影响。
(二) 菌斑微生物
1. 平滑面牙菌斑:早期以球菌和杆菌为主,大多数为G﹢菌;7天后丝状菌和杆菌比例达50%;链球菌始终为主要菌群。
2. 窝沟牙菌斑:以兰阳性菌和短杆菌为主,偶见酵母菌。
(三) 致龋微生物 1. 链球菌属
(1)血链球菌:很可能与窝沟龋的发生有关。 (2)变形链球菌:该菌与人类龋病密切相关。
(3)轻链球菌:目前尚无报告证实该菌与龋病的正相关关系,但它能贮存多糖,使菌斑在缺乏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继续产酸。
2. 乳杆菌属:对人类的致龋作用较弱,它更多地涉及牙本质龋,在龋病发展过程中作用较大。
3. 放线菌属:发酵葡萄糖产酸。(乳酸,少量乙酸、琥珀酸以及痕量甲酸)
龋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 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
1. 急性龋: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病变进展速度较快,病变组织颜色较浅,呈浅棕色,质地较软而且湿润,很容易用挖器剔除,因此又叫作湿性龋。牙髓组织易受感染产生牙髓病变。其中有一种类型称为猛性龋,进展很快,多数牙在短时间内同时患龋,常见于颌面及颈部接受放射治疗者,又称放射性龋。
2. 慢性龋:进展慢,龋坏组织染色深,呈黑褐色,病变组织较硬,又称干性龋。(静止龋)
3. 继发龋: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或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部密合,留有小缝隙,或治疗时未将病变组织除净而产生。 (二) 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
1. 牙合 面(窝沟)龋和平滑面龋:窝沟龋首先在窝沟侧壁产生损害,最后扩散到基底。龋损沿着釉柱方向发展而加深。达到牙本质,然后沿釉牙本质界扩散。平滑面龋可进一步分为邻面龋和颈部龋来年各个亚型,龋病损害呈三角形,底朝釉质表面,尖向牙本质,当损害达到釉牙本质界时,损害沿釉牙本质界部位想侧方扩散,在正常的釉质下方逐渐发生潜行性破坏。
2. 根面龋:龋病过程大多从釉质面开始,但亦有从牙骨质或直接从牙本质表面进入。损害主要发生于牙龈退缩、根面外露的老年人牙列。
3. 线性釉质龋:主要发生于上颌前牙唇面的新生线处或新生带。新生带代表出生前和出生后釉质的界限,是所有乳牙具有的组织学特征。
4. 隐匿性龋:好发于磨牙沟裂下方和邻面,病变区色泽较暗,用探针课探入洞中,X光片可确诊。
(三) 按病变深度分类 1. 浅龋 2. 中龋 3. 深龋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方法:
1. 视诊 2. 探诊
3. 温度刺激试验 4. X线检查 5. 透照
(二)标准: 1.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亦有一开始就是牙本质龋者。位于牙冠的浅龋有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早前表现为龋损部位色泽变黑,黑色色素沉着区下方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用探针检查
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后者早期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可逐渐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用探针或牙线配合X线片自己检查可能作出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疑为浅龋时刻定期追踪复查,或借助于其他诊断手段,如荧光显示法、显微放射法、氩离子激光照射法。最常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作X线片检查。
鉴别:①釉质钙化不全:表面光滑,白垩状损害可出现在牙面任何部位;
②釉质发育不全:探诊时损害局部硬而光滑,病变呈对称性;
③氟牙症(斑釉症)受损牙面呈白垩色至深褐色,患牙为对称性分布,
地区流行情况。
2.中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患者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处有病变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临床特征典型,诊断较易。
3.深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位于邻面检查较难时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检查。若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中,食物压迫使牙髓内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的疼痛较中龋时更加剧烈。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 鉴别:①可复性牙髓炎 ②慢性牙髓炎
第四章 龋病的治疗
窝洞的制备
基本知识点:
㈠窝洞的分类: I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类洞——为发生在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II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IV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VI类洞—前牙切嵴或后牙牙尖发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㈡窝洞的命名与记录:以所在牙面命名。临床以牙面的英文首字母大写记录:切缘I、 唇面La、舌面L、颊面B、牙合 面O、近中面M、远中面
……………………………………………………………最新资料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