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
【教学背景】
和学生一起回顾第一节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原始地球 原始大气 有机小分子 有机大分子
火山爆发 (水蒸气、氢、氨等) (氨基酸等) (蛋白质、核酸等) 原始生命 原始单细胞
(能生长、生殖、遗传) 生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用事实来说明生物是进化的,进化的证据有古生物学证据、解剖学证据、分类学证据等,教材着重以化石这一最科学最可靠的证据予以说明.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的成因.
2.从对不同年代的马化石的研究中,理解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观点.
3.理解并掌握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的复杂程度与不同年代的地层之间的关系.
4.明确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及由此证明不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的结论.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化石进行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2、学会用比较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通过事实进行分析、推理、判断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化石的分析、讨论,使学生知道科学研究及假设要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
难点:不同地层的化石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我们通过第一节学习了生物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 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但是接受这一观点,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据. 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的?这是这节课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 接着让学生看各种化石图片以及各种生物化石让学生从对化石的观赏中体验化石的神秘感. 再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吗?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引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 一、化石证据
1、化石:指的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知识拓展:化石的形成过程
(1)当动物死后落入水底时形成化石的过程就开始了. (2)动物尸体上的肌肉开始腐烂,漏出骨骼. (3)水带来了泥土和沙子,掩埋了这些骨骼.
(4)接着,水渗进骨中,将无机盐沉淀在里面,就形成了化石. (5)沙或泥土继续堆积,慢慢地形成沉积物(一般需要几百万年),如石灰岩等. 化石就保存在岩石中.
(6)某些岩石层在地壳变化时冒出水面,在风和水的长期侵蚀下,漏出了化石.
从化石的形成过程不难看出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点,所以被用来研究古代生物,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某种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 因此可以说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
2、参考课本(P8图5.1—7),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回答:
(1)从图中找出各时期的马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与马的进化有什么关系?
(2)马的系列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讨论后进行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1)始祖马个体较小,前肢四趾,生活在树林中;距今4000万年前的马体型稍大,前、后足都为三趾,生活在树林中;距今2000万年前的马,四肢加长,中趾成为惟一着地的趾,奔跑能力增强,生活在草原上;距今1000万~300万年前的马体型大,前后肢都只有中趾着地,趾端形成硬蹄,侧趾退化,善于快速奔跑,生活在草原上.
从始祖马出发,在整个马的进化过程中,都遵循着以下这些特征的变化:体型增大,腿和脚伸长,中趾加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球环境.
(2)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中,有关马的进化是了解得比较清楚的,其原因之一是化石丰富,因而研究得比较详细. 通过研究不同地层的马化石,说明现代马是由始祖马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3、仔细观察课本P9图5.1—8“岩层与化石关系示意图”,小组讨论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不同年代的地层与地层中发现的化石代表的生物结构的复杂程度有没有关系?若有,是什么关系?
(2)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没有一定顺序?这说明了什么? 通过讨论后进行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1)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叫做地层.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 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
(2)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的,从而说明各种各样的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二、解剖学证据
除了化石能作为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外,生物进化的证据还很多,下面请同学结合课本P10,图5.1—9,对不同物种生物个体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看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或相似性. 然后回答问题:
(1)鲸的鳍、鸟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之处?构成它们的骨的排列方式一致吗?它们的功能一样吗?
(2)通过比较四种脊椎动物的前肢和人的上肢,你认为它们的功能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得什么结论?
通过讨论后进行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1)相似之处是:构成它们的骨的种类相似,按人的上肢的构成说,有构成胳膊的三块骨(肱骨、尺骨、桡骨),构成手腕的骨(腕骨)和构成手的骨(掌骨、指骨),而且,它们的排列方式也基本一致.
它们的功能不同,鲸的鳍———游泳、鸟的翼———飞行、蝙蝠的翼手———飞行、狗的前肢———行走和支撑体重、人的上肢———完成握、打、拿等各种复杂的动作
(2)它们的功能不同的原因: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的. 它们可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通过上面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器官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但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执行的功能并不相同我们把这些来源相同的器官叫做同源器官 三、分子生物学证据
生物进化除了上面两个进化证据外还可以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找到证据.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根据课本P11表5.1—1,分析回答问题:
1、在表中所列生物中,可看出不同生物与人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大小不同,其中差异最大和差异最小的生物分别是哪种?
2、你认为哪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哪种生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远?
3、通过比较分析10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通过讨论后进行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总结:
1、与人的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最大的是螺旋菌,差异最小的是黑猩猩,是0. 2、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最远的是螺旋菌.
3、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相似性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其蛋白质分子的差别就越大. 知识拓展:
1、胚胎学证据: 胚胎学在19世纪蓬勃发展的内因是众多门类动物,变化多端的胚胎发育历程吸引着人们去探索. 外因是进化论问世后,促使人们从研究各类动物的胚胎发育中寻找进化学说的证据. 是研究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叙述怎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从而了解各种动物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也可广义地理解为研究精子、卵子的发生、成熟和受精,以及受精卵发育到成体的过程的学科.
2、遗传学证据:由于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个体,其染色体的结构也必须相似. 遗传学上利用DNA分子杂交的技术,可以检查不同生物体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得知是否有着共同的进化祖先.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有关生物进化的三个证据,我们重点学习了化石证据. 除了本节课我们今天学到的这三种外有关生物进化的证据还有很多,像胚胎学证据,分类学证据,生物地理学证据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课后通过网上或资料做进一步的了解. 【巩固训练】
1、背诵课本基础知识
2、在地层里古生物学家发现的三趾马的化石. 三趾马化石的发现证明了( ) A.生物是由原始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 B.现代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
C.各种生物结构的进化趋势是从复杂到简单
D.古代马体型小,现代马体型大,因此生物进化是由小到大 2、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 ).
A.化石证据 B.胚胎发育上的证据 C. 解剖证据 D.结构方面的证据
3、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 A.数量越多 B.种类越丰富 C.越简单、越低等 D.越复杂、越高等
4、鱼和鲸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证据来源于( ) A.古生物学的化石 B.比较解剖学的同源器官 C.胚胎学的早期胚胎 D.生态学的生活环境 5、人体内残存了在其他哺乳动物体内相当发达的阑尾,这一生物进化中的证据属于( ) A.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课时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
学生姓名______ 测试时限10分钟 本卷满分10分
【考点提要】(1)本节重点知识有:化石、同源器官的概念;古生物学的事实及其揭示的生物进化规律;胚胎学、比较解剖学上的事实证据及结论. (2)运用这些证据及原理解释生物的亲缘关系,阐明生物的进化规律是本节考查的重点. 【课时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能揭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规律的证据,最可靠的是( ) A.各类化石在地层里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 B.所有高等生物的胚胎发育都从一个受精卵开始 C.7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比较 D.对同源器官的研究
2.证明高等生物共同的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的有力证据是( ) A.马化石 B.同源器官 C.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 D.种子蕨化石 3.下面属于同源器官的一组是( )
A.鱼的鳃裂和蛙肺 B.马的前肢和人的上肢 C.鸟的翼和昆虫的翅 D.鱼的鳍和鲸的鳍
4.关于地层中生物化石分布情况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B.在新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 C.在新近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在极古老的地层中有的也可以找到一些高等生物的化石 5.同种生物从古代到现代的进化,最有力的证据是( ) A.马化石研究的结果 B.始祖鸟化石的发现 C.种子蕨化石的发现 D.同源器官的存在 6.下列关于化石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
①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②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③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顺序 ④中间过渡
类型化石的发现,对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A.① B.② C.①③④ D.③③④ 7.造成同源器官形态功能差异的原因是( ) A.进化水平不同 B.原始祖先不同 C.生存环境不
同 D.各自的变异方向不同
8.右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 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1)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2)物种A比物种B结构简单(3)在Ⅰ层内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4)在Ⅱ层内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5)物种B的出现早于物种A(6)物种B的出现晚于物种A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9.一位古生物学家研究一个没有受干扰的岩石层中的化石后,鉴定出一个物种,他认为这个物种在一个较长的历史年代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位古生物学家是根据下列何项得出的这一结论( )
A.该物种化石出现在较老的岩石层中 B.该物种化石出现在较新的岩石层中 C.该物种化石出现在较老和较新岩石层中D.该物种化石在岩石层中从未出现过 10. 下列哪一项不能成为古人类化石( ) A.古人类的骨骼 B.古人类用过的石器 C.古人类的肌肉 D.古人类的足印 【课后作业】
1.许多哺乳动物是起源于古代的食虫类动物,但由于它们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进化发展成为在外形上有很大差别的蝙蝠、斑马、鲸、熊等,这种现象为自然选择学说所说明( )
A.物种是可变的 B.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C.环境变化是物种起源的原因 D.动物的变异是动物本身的意愿所决定的 2.能证实鸟和马和人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证据是( )
A.鸟、马和人的胚胎都从一个受精卵开始B.对马化石的研究,了解马的进化 C.发现的始祖鸟的化石 D.鸟、马和人都具同源器官
3.化石证据证明,有许多物种曾经只存活相当短暂的时间,就逐渐灭绝了. 下面最能解释它们短暂生存的说法是( )
A.这些生物缺乏具有适应性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 B.这些生物缺乏产生突变的能力
C.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动植物的品种 D.物种内同源器官的逐渐复杂化,生存机会减少 5.尚未发现生物化石的地层是( )
A.太古代地层 B.新生代地层 C.古生代地层 D.元古代地层 6.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 ) A.同功器官 B.同源器官 C.化石 D.胚胎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