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探索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现阶段审计的一个重要审
计类型,它与效益审计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审计目的是查证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主要负责人个人的经济责任,也就是审计对象主要针对领导者个人,而效益审计的特点是它的审计对象是单位,审计重点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效果、投资效果、资金使用效果做出判断和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与效益审计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其本质上存在着一定的相通之处。效益审计的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的是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公共受托关系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必须与效益审计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在某种意义上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综合,只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入效益审计的内容,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也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有效方法,所以二者的结合会更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一、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的重点层面
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的特点和以上思路,经济责任
审计与效益审计进行结合,重点从经营决策审查、资金管理、管理效果等几方面进行审计。
1、经营决策审查
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经济责任。以重大投资项目为审计重点,对经营决策程序进行跟踪审计,从立项科学性、决策程序、项目进度、决策效益等各个环节,查证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做到决策程序合法、决策结果科学,并注重对领导决策是否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审查。
2、资金管理审查
主要是利用效益审计中对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评价,对重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进行详细的跟踪检查,评价其是否有效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借用效益审计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审查结果,可以对企业领导人经营管理能力有一个较客观的评价。
3、管理效果审查
借鉴效益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管理系统健全度、
财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系统和责任机制情况、内部管理制度、管理科学性等内容进行的评价,从管理的角度考察领导班子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要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除使用常规的审阅法、核对法、访谈法外,重点应用以下方法:
1、分析性复核方法
分析性复核方法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信息之间的关系或计算相关的比率,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发现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以此确定审计线索和审计重点,获取审计证据和支持审计结论的一种方法。
2、盘点法
实地盘点法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现金、有价证券、原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各项财产物资的实际存量进行实物清点的方法。这种方法数字准确可靠,但工作量较大。
3、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是依据企业的物料、能源平衡原理等对企业的物料、能源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通过对不同年度企业产销存整体物料平衡、能源消耗同相应产品产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是否存在异常盈亏、异常消耗等疑点,从而寻找审计线索。
4、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就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的实地察看的一种审计方法。实地观察法往往可以掌握到被审计单位账簿之外的一些重要经济信息和疑点,结合其它审计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提高审计效率发现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时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
在审计现场实施中,审计人员深入生产、仓储等一线部门实地查看,访谈有关人员。首先,审计组统一要求审计人员强化在审计过程中的观察意识,先实地察看分工负责范围内被审计单位的办公地点,经营场所,资产存放等等;其次,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审计人员保持职业的敏感性和怀疑态度,对一些现象保持机警,多一些设问,多一些联想,发现疑点及时报告。
综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就是对领导干部任期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进行监督,而且是更全面、更深入、更高层次的监督与评价,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的有效结合,增强了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完整性及全面性,同时也进一步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对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发挥了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仇立华,韩立春,杜凤红.政府公共工程绩效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03,(增刊).
[2]许百军.公共选择理论与对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目标取向的启示[J].审计研究,2004,(04).
[3]陈亚芳.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N].理财杂志,2010(7):84-85
[4]朱火弟,蒲勇建.政府绩效评估研究[J].改革,2003,(06).
[5]王芳,王景东.强化国家审计在权力制约机制中的作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3,(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