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组织教研活动心得
1.3 确定参加活动的人员 1.4 精心思考,设计好活动过程
教研活动,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有组织、 有计划的探讨 、总结教育规律和方法 、学习和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的教研教改研讨活动。它的形式包括探讨、研究、学习、交流活动,如赛课评比、观摩学习、听课评课、研究讨论、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现状调查等。它的内容涉及提高教学质量各层面、各学科、各方面的研究,教研活动具有探索性、总结性、针对性、诊断性、创造性、检验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 2.在实践中,真正要把教研做好,还要注意以下细节:
2.1 找准真问题是教研活动的的基础和起点。要开展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抓准要解决的问题是关键。发现教师存在的困惑并且提出问题,是教研活动的起点,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研活动能否正确、顺利地开展。[1]
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能够满足他们专业成长需要、能够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惑问题的学习和培训,才能激发出教师内在的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才能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要想使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
要组织好一次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关键是要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研讨主题。为此,一方面必须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和教师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在教师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而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2.2 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教研活动的关键。要想开展好一个教研活动,教师的状态到底如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研活动的主持者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而作为主体的教师则必须处于主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态。如何才能确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要有以下三点。
教师们应该享有确定主题的参与权。教研活动的主题应在教师的亲自参与下才确定下来,应是教师从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出来的。从发现和提出问题环节开始,就应确定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而不是到了召开讨论会时教师才参与进来。正因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
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应该享有选择权。这就是说,在教研活动中,不是管理者或主持者去规定教师说什么、怎么说.而是由教师自己去确定应该展示什么、用什么方式展示,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正是因为选择权掌握在教师自己手中,教师就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主动精神。
要和教师一起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既然教师已经意识到自己是教研活动的主体,开好教研会自己责无旁贷,因此就不会去打无准备之仗,不会去打无把握之仗。这种主体的意识,就必然要落实到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上来。有了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这就使得教研活动开展得十分有效。
2.3 恰当的组织方式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内容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来体现,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功效。
教研的活动形式要为教研的目的服务.选择什么样的教研形式,应该首先考虑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研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教研需要权衡不同形式存在的利弊,选择更加有利于达成教研目标的形式;同时,这一决策应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2.4 适宜的环节是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一个好的教研活动,其展开的各环节必须是环环相扣,能够一步步引领教师在经历多次的思想碰撞之后,最终获得某种认识。可以这样说,如果在教研活动中各环节脱节或是拖拉,就会使教研的目标发生偏移,甚至无法达成目标问题的解决;而如果教研活动中环节紧凑,设计合理,必然能够保证教研活动的完整性和目标的指向性。
教研活动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需要教研组织者的精心设计。在教研过程中的及时提升,是任何教研活动都不能缺少的环节,是对教研组织者的考验和锻炼。 3.教研活动后的总结工作。
教研活动结束后,组长还要对本此活动的的失进行一次总结,比如,活动成功地方在哪里,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今后应怎样改进,活动中有什么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总之,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要有计划,要有过程记录,有详细的评课,反思及经验总结等。自从开展教研活动以来,我校的教学成绩年年创出新高,这与我们老师不懈的努力和教研是分不开的。只有坚持,我们的教研才会越来越成熟,我们的经验才会越来越多 ,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