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也指出:“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他还说:“我把人类宝库中最优秀的图书给自己的学生们读。”当前的新课标也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学生一旦对课外阅读发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自觉阅读,提高求知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作为语文教师,要大胆摒弃一切不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条条框框,引导学生放心读、放心学、放心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这样环境中尽情地读书,平和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物的成才之路,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课文教学中穿插中外诗词、名人名作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九寨沟》这篇课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九寨沟的资料。通过这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学生们掀起了一股阅读的高潮。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还更好地掌握了课文知识。
在课外活动时,经常开展学习竞赛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规定比赛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最有感情,或者指定背诵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谁背得快、背得好等。把阅读活动转化为一种竞赛活动,在竞争中激发阅读兴趣,这种方法的效果不错。 二、教给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要使学生课外受益,必先“得法于课内”。学生爱上课外阅读的同时,要注意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有“量”的保证,方能较快地提高阅读能力,达到善于阅读。授“渔”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在40分钟的语文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用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如在语文课堂中学了自然段的知识,就让学生在阅读读物时数数一篇文章有多少个自然段,并按自然段读书;在学了中心句的知识之后,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找中心句;在学习分段、概括段意、整理故事情节、评析人物等之后,也让学生到课外去试一试。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时,对书中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美词语进行圈点批注、摘录,或者把自己的体会、意见写成心得体会或者书评。同时,引导学生经常翻阅读书笔记,以便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三、供给自由,阅读的内容要有所选择
给学生真正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总是局限在小小的范围内,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限制,学生是一群活泼、欢快的鸟儿,喜欢飞翔在自由的空间里。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要任其自由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孩子爱好
文学,喜欢美文,有的孩子喜欢科学,有的喜欢动漫,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些方面的书籍也许会使他立志在此领域奋斗终生。
阅读不能盲目。有的学生读书时却缺乏系统性,或心血来潮,或随波逐流,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一本是一本,泛泛而读,不注意加以选择,读书效率不高,浪费时间,其结果只是吸收了书中一些杂乱无章的东西。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作出判断:自己正在阅读的书籍,究竟宣扬的是真实还是虚假?是准确还是谬误?是正义还是邪恶?只有养成这种习惯,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去粗取精,去伪取真,才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人们必须独具慧眼,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不过,小学生毕竟阅读经验少,还分不清读物的良莠,大都有从众心理。因此,在给学生充分自由选择的基础上有责任帮助学生挑选适合的读物,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此外,小学生应该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世界名著缩编本等。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连成人都不禁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促进学生独立、自然地成长,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口干舌燥的说教。 四、师生一起阅读,共同成长
阅读是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爱阅读的语文教师肯定是不称职的。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阅读的趣味,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每一位教师在大力倡导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要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状况如何?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
1.共同感悟。师生在阅读中都有体验和感悟,但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彼此的感悟和体验是有区别的。因此,师生及时交流,进行心灵的对话,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而且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充实。
2.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文化”,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人人拿出自己喜爱的几本书,在班级建成“小书屋”,再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这种浓郁的书香将引领学生踏上与书为伴的人生之路。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师轻松、愉快地领着学生去寻找、去探索。教师要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去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走出局促阴暗的精神洞穴,来到一个阳光灿烂的广阔天地,自由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打好语文和精神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