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归纳
考点一、万有引力定律 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
a3?k。其中k值与太阳有关,与行星无关。 2T(4) 推广: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转,也适用于卫星绕地球运转。当卫星绕行星旋转时,a?k,但k值不同,k与行星有关,与卫星无关。
2T3(5) 中学阶段对天体运动的处理办法:
①把椭圆近似为园,太阳在圆心;②认为v与ω不变,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R?k,R——轨道半径。
2T32. 万有引力定律 (1) 内容:万有引力F与m1m2成正比,与r2成反比。 (2) 公式:F?Gm1m2,G叫万有引力常量,G?6.67?102r?11N?m2/kg2。
(3) 适用条件:①严格条件为两个质点;②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指两球心间的距离;③一个均匀球体和球外一个质点,r指质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4)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1) 万有引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mg,另一个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f,如图所示。 ①在赤道上,F=F向+mg,即mg?GMm?m?2R;
R2②在两极F=mg,即GMm?mg;故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R2由以上分析可知,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都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 物体受到的重力随地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地面上,GMm?mg?g?GM;在地球表面高度为h处:
R2R2MmGM,所以R2G?mgh?gh?gh?g,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减小。 222(R?h)(R?h)(R?h)考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求天体质量及密度
231.T、r法:GMm?mr(2?)2?M?4?r,再根据V22rTGT?43M3?r3?R,?????3VGT2R3,当r=R时,??3?
GT22.g、R法:GMm?mg?MR2?R2gG,再根据V?4?R3,??M???3g
3V4?GR223.v、r法:GMm?mv?M?rv
2rrG234.v、T法:GMm?mv,GMm?mr(2?)2?M?vT
rT2?Gr2r2
考点三、星体表面及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1、 星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在忽略星球自转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则GMm?mg?g?GM。
R2R2注意:R指星球半径。
2、 距星球表面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GMmGM,或R2?mg?g?g?g。 hhh222(R?h)(R?h)(R?h)注意:卫星绕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此时的向心加速度a?nGM,即向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相等。 (R?h)2考点四、天体或卫星的运动参数
我们把卫星(天体)绕同一中心天体所做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Mmv4?22G2?man?m?mr??mr(2)rrT2,就可以求出卫星(天体)圆周运动的有关参数:
21、 线速度:GMm?mv?v?GM?1 2、角速度:GMm?mr?2???GM?1
2233rrrrrrr3周期:GMm?mr(2?)2?T?2?r2Tr3?r3GM 4、向心加速度:GMm?man?an?GM
22rr规律:当r变大时,“三小”(v变小,ω变小,an变小)“一大”(T变大)。
考点五、地球同步卫星
对于地球同步卫星,要理解其特点,记住一些重要数据。总结同步卫星的以下“七个一定”。 1、 轨道平面一定:与赤道共面。
2、 周期一定:T=24h,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3、 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4、 绕行方向一定: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5、 高度一定:由GMm4?gR2T2。 23?m(R?h)2,GM?gR?h??R?3.6?107m?6R222(R?h)T4?26、 线速度大小一定:
GMmv?m,GM?gR2?v?2(R?h)(R?h)2GM?R?h。 gR2?3.1?103m/sR?h7、 向心加速度一定:G。 MmGMgR22?ma,GM?gR?a???0.23m/s2nn222(R?h)(R?h)(R?h)考点六、宇宙速度
1、 对三种宇宙速度的认识:
⑴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卫星近地环绕速度。大小v1=7.9km/s。 第一宇宙速度的算法: 法一:由GMm?mvr2r2?v?GMr2,r=R+h,而近地卫星h=0,r=R,则GMm?mv?v?GM,代入数据可算
2RRR得:v1=7.9km/s。
法二:忽略地球自转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则mg?mv?v?gr,同理r=R+h,而近地卫星h=0,r=R,
rmg?mv?v?gR,代入数据可算得:v1=7.9km/s。 R22对于其他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可参照以上两法计算。计算重力加速度时一般与以下运动结合:①自由落体运动;②竖直上抛运动;③平抛运动;④单摆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大小v2=11.2km/s,是使物体脱离地球吸引,成为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大小v3=16.7km/s,是使物体脱离逃逸引力吸引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2、 环绕(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别:
三种宇宙速度都是发射速度,环绕速度是指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大小;轨道越高,环绕速度越小,所需的发射速度越大,所以第一宇宙速度时指最大环绕速度,最小发射速度。 考点七 卫星变轨问题 B 3 人造卫星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如图所示,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一、变轨原理及过程 2 1、为了节约能量,卫星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形轨道1上。 1 2、在A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
A 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轨道2。
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进入轨道3。 二、一些物理量的定性分析 1、速度:设卫星在园轨道1和3运行时速率为v1、v3,在A点、B点速率为vA、vB。在A点加速,则vA>v1,在B点加速,则v3>vB,又因v1>v3,故有vA>v1>v3>vB。
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1还是轨道2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加速度也相同。
3、周期:设卫星在1、2、3轨道上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
3开普勒第三定律r?k可知,T1<T2<T3。
2T三、从能量角度分析变轨问题的方法
把椭圆轨道按平均半径考虑,根据轨道半径越大,卫星的机械能越大,卫星在各轨道之间变轨的话,若从低轨道进入高轨道,则能量增加,需要加速;若从高轨道进入低轨道,则能量减少,需要减速。 四、从向心力的角度分析变轨问题的方法
当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卫星所需向心力时,即GMm?mv时,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2RR2若速度突然增大时,GMm?mv,万有引力小于向心力,做离心运动,则卫星轨道半径变大。
2RR2若速度突然减小时,GMm?mv,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则卫星轨道半径变小。
R2R2考点八 双星问题
被相互引力系在一起,互相绕转的两颗星就叫物理双星。双星是绕公共重心转动的一对恒星。如图所示双星系统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各自需要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即:Gm1m2L2?m1?12r1,
Gm1m22?m2?2r2; 2L2、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1=T2,ω1=ω2; 3、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距离关系为:r1+r2=L。 补充一些需要用到的知识: 1、卫星的分类:
卫星根据轨道平面分类可分为:①赤道平面轨道(轨道在赤道平面内);②极地轨道(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③任意轨道(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在0o~90o之间)。但轨道平面都经过地心。
卫星根据离地高度分类可分为:①近地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可认为h=0,r=R);②任意高度卫星(离开地面一定高度运行的卫星,轨道半径r=R+h,R指地球半径,h指卫星离地高度,其中同步卫星是一个它的一个特例)。轨道平面都经过地心。 2、人造卫星的机械能:E=EK+EP(机械能为动能和引力势能之和),动能EK?12mv,由运行速度决定;2